<天壇公園>位於北京城區南部。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佔地約二百七十公頃,是明清代帝王
孟春祈穀、夏至祈雨、冬至祈天的地方。現存的北京<天壇>建築群便是壇廟建築中的傑作,更是
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

建築群在建築形式和佈局上很有特色,圍牆南邊是方的,北邊呈半圓形,以應「天圓地方」之說,
主要建築物都是圓形的。
整個建築群共有祭壇兩座祈穀壇在北,圜
丘壇在南,二壇在同一條南北中軸線上,中間有牆隔開。
祈穀壇的中心就是祈年殿。


<祈年殿>曾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被雷擊起火焚毀,據說,當時殿的大柱是用沈香木做的,燃燒時,
清香的氣味,數裏之外都可以聞到。
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圖樣,掌管國家建築事務的工部便把曾經參加過
殿所修繕事務的工匠們召集來,讓他們根據記憶、口述製成圖樣,再施工建造。
因此,現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建築,但是,基本建築形式、結構,還保留著明代的模樣。

鎏金寶頂的三重檐圓形大殿,殿基庭落在三層圓形的白石台基上。殿檐上深藍色琉璃瓦象徵天空。
全殿高三十八米,直徑三十米,全憑內外三層共二十八根木柱和複雜的木結構支撐沉重的檐頂。
而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是按天象建的-中央四根龍井柱,象徵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徵十二月;
外層十二根柱,象徵一天十二時辰。加起來二十四根,象徵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二十八根,
象徵周天二十八星宿。

此殿是我國古代獨特的木結構体系抬梁式構架的典型作品,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從祈年殿往南有<皇穹宇>和<圜丘>。

皇穹宇是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正殿為圓形,外面有一道圓形圍牆,就是著名的<回音壁>
由於內側牆面平整光潔,聲波可沿內孤反射傳遞。從皇穹宇到圍牆南邊的琉璃門之間有一條石板道,
在皇穹宇台階前由北而南的第一、二、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
如站在它們不同的石板中央上,面向殿內拍一下手,可以聽到不同的回響。
這是因為三塊石板在這道圓形圍牆中心,無論站在哪塊石板上都能聽到回音。

 

<圜丘>為潔白如玉的三層石築圓壇,是舉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壇高一丈六尺,每層四面有九級台階。
壇面石板仍嚴絲合縫,平整如鏡,是我國石質建築的傑作。
壇上所有的石板、欄杆、欄板以及台階都與九字有關,因「九」在古代常被用來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
例如從壇中心向外、三層台面,每層鋪九圈扇面形狀的石板 … …
台面中心的太極石,也有聲波反射作用,皇帝把這看作是天下萬民對朝廷的歸心,稱為<億兆景從石>

天壇建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科學原理,
在古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其四周的天壇公園,同樣是大樹濃蔭及綠草如茵 
是北京市民活動的重要場所

穿過公園的時候,深深感覺北京古都的青春活力
鄰近的<全聚德>是今日用餐的地方

烤鴨的吃法與臺灣略有不同
所謂入境隨俗,品嘗風味餐是個不錯的體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