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記祖宅>,俗稱<老師府>。位於大龍峒附近,現為當地的陳氏家族祠廟。該祠廟始建於19世紀初,
本為兩座閩式四合院結合成的民宅,建造人為<陳遜言>,而「陳悅記」是陳家家譜的公業統號。

陳悅記祖宅因為年代久遠且宅外前埕有其舉人旗竿,因此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嘉慶九年(1807),居於大龍峒四十四崁的<陳遜言> 於附近的淡水河河岸邊興建之四合院落成。

<陳遜言>本籍福建泉州同安,因此四合院採閩南式建築。
該擁有飛簷屋頂的四合院大門門面寬約5m,連兩側廂房則正面達10m,縱深則20m

此宅與一般四合院大宅相同,大門門面進入為公媽廳,其餘廂房為分配數個家族所共居。



道光十一年(1832)
,因為陳氏家族人丁衍生,該宅再於右側擴建相同樣式大小的一座四合院。
其新興建部分除了門面進入的公館廳之外,仍於旁建造供族人居住的廂房。

至此,雙拼四合院組成的宅院,成為陳氏一族的祖宅。又因其陳家家譜所記載的公業統號為<陳悅記>,
因此一般人都稱此宅為<陳悅記祖宅>。


陳悅記祖宅落成不久,陳遜言四子<陳維英>誕生。
<陳維英>字實之,號<迂谷>。少年曾受業於同家族舉人<陳維藻>,為台南府學生員。
道光二十年任教篆(教師)。咸豐元年,台灣兵備道<徐宗幹>舉為孝廉方正,咸豐八年(1859)鄉試中
恩科舉人,並被授內閣中書。
內閣中書一職,名義為清朝皇帝的老師,亦即為「咸豐帝」之師,加上他
日後任教於明志,仰山,學海等書院,門下進士舉人備出,因此被尊稱為<老師>。

也因其故,陳悅記祖宅亦被稱為<老師府>。



<陳悅記>所屬陳氏家族,於清代共出了三位舉人,除了<陳維英>與<陳維藻>之外,尚有<陳肇興>

根據大清律例,獲鄉試中舉的人,可獲得科舉獎賞,高達數人高的「石礎」及「石旗竿」一對,
並可將插著木旗竿的石礎旗竿公開陳列於家宅前埕以彰顯其功名,並光耀祖宗等等。
因此,陳悅記祖宅本有三對此舉人旗竿。不過因動亂整修等因素,迄今只留存石造旗竿與石礎一對,
而該舉人石造旗竿,造型古拙, 有方形旗斗及柱身, 是全台灣現存僅有的一對。



根據陳氏族譜所載,<陳文瀾>(渡台始祖一世)長子遜言(二世長房)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即渡台,
時年二十歲,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事件結束,台灣又趨於安定與繁榮的時刻,次子遜朗(二世二房)於
嘉慶四年(1799)渡台,時年二十五歲,距其長兄渡台有十二年之久,三子遜陶(二世三房)於嘉慶五年
渡台,年二十歲,經過二十年的經營,陳家的人數已相當多,陳文瀾乃令三子各自謀生,於是分別遷居同
祖籍地的大龍峒來,根據族譜所記,長房遜言,於嘉慶十二年(1807),建大厝「公媽廳」於港仔墘,
即今日的「陳悅記祖厝

陳遜言經商有成, 當時人視為可與板橋林家<林維源>相互匹敵之實力人物。

可惜, 祖宅於整修期間因故停工, 已整修完成之老師府亦未對外開放
一切仍然停留在風雨凋零中…..


根據民國八十七年所出版由<李乾朗>教授所編寫之<臺北市古蹟簡介> 內容照片說明

老師府宅第內, 中門上方懸掛有<孝廉方正>及兩方<文魁>匾額, 公媽廳中有<外翰>一匾,
惜因未開放參觀,無緣進入其間一見…..遺憾

陳悅記祖宅係由兩座四合院雙併構成,左側以<公媽廳>為正廳,建於嘉慶十二年(1807),
右側以<公館廳>(客廳)則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


左側<公媽廳> 部份因整修停工, 尚處於殘破之景況當中

公媽廳為三進雙護龍之格局,第四進餘慶堂應為後來所增建,公媽廳軸線上,由前至後依次
配置前廳,主庭院,正廳,軒亭,后廳,形成高低起伏,代表尊卑次序的內外空間,
前廳為過渡性空間,正廳為主要祭祀空間,也是全宅的中心,軒亭則為休閒空間,后廳為
家族起居生活空間,對稱主體建築配置兩側之護龍為一般居住空間….

前廳門上有匾:

通徵內史  奉士外第

進入軒亭內, 有舉人<鄭步蟾>類似鄭板橋字體的木刻題楹一對

曉露花午風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無寧句處寓大文章

   三頓飯萬卷書數杯茗一爐香何必向塵凡外求真仙佛

   受業舉人 廣東同知鄭步蟾謹題  迂谷夫子大人命書堂構堂楹帖

祠堂神龕上方掛有淡水同知<黃開基>所題之<樹德之門>匾一幅:

 樹德之門  覃恩敕封修職郎晉封奉直大夫文學敘平難籌賑功疊賞職銜訒夫

陳太翁六行三多中人也子孫科目簪纓濟濟然  道光丁未遵翁遺命以值
三千餘金之產充為學海書院膏火土德之官義之故

翁之歿而葬也無貴賤爭弔送之廉介如會馥堂  司馬亦祭其寢拜其墳
顯其坦額曰望重海邦子曹代代曾前後兩仕蚤飲橋梓名
今益具一門崇學好義不愧書香世德表厥宅里樹之風聲

道光戊申初秋  鄉進士朝議大夫賞戴花翎

      即補知府知淡水廳事  黃開基拜題

神主牌群之中可見<陳維英><陳維藻>等之神主牌位

祠堂左廂尚有後人居住, 卻任其破敗, 竟是如何???

陳氏開台祖<陳文瀾>墓園則位於內湖環山路往金龍隧道左側山坡
此之謂<陳悅記墓園>,
墓前立有淡水同知<曹士桂>所題贈表柱一對,
其旁立有大正十二年間後裔修建之碑記

道光甲申年花月    顯考文瀾陳公墓   孝男 三大房仝立

堂歸四水屏障八風有眼者天自古吉人宜吉壤

誥錫九重志書六行藏身此地到今埋骨不埋名

    (表柱)   誥授奉政大夫 特恩辛己科副舉人壬午科鄉進士

    知淡水廳事   滇南 曹士桂 馥堂  頓首再拜 題并書

道光丁未冬余為訒夫陳封君題主 途出此望其山勢奇之 介者告曰此山之麓
即訒翁之尊人覃恩
誥贈奉直大夫 文瀾先生葬焉 即而觀之
果吉兆
並稔先生之德之垂志乘也
書此贈之

<陳維英>於20075年入祀孔廟, 為台北孔子廟於1919年重建以來的第一次。

此是何等榮耀之事,,奈何家祠任其破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