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埔>是六堆客家的政治、文教中心、古蹟林立,有建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的天后宮媽祖廟,為六堆
先民的精神殿堂。旁邊的昌黎祠,是全台唯一奉祀韓愈的廟宇,也是早年內埔地區的教育重鎮。
其他如忠勇公祠、開庄伯公祠、懷忠門、延平邵王祠、福泉堂、古令埔碑等在在令人興起思古幽情。


現在位於台一線省公路旁(廣濟路)的<內埔天后宮>,外貌古老,內部有許多細節已經改變,不論建材
或雕刻都已變為日治時期的風格,但尚有部份地方還保存著古風。

六堆天后宮又稱<內埔媽祖廟>,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道光廿八年至今曾三度整修,不僅為六堆
人士信奉媽祖之所,亦為當年六堆組織商議軍計的主要場所….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紅面媽祖),
及其守護神千里眼、順風耳,左次間奉祀註生娘娘,右次間為福德正神,

在正殿及<昌黎祠> 之間的翼房則為<觀音廳>。

康熙末年,台灣陷入<朱一貴之亂>,威脅到客家聚落的生存,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
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
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以保衛家鄉,抵禦外侮..是謂之<六堆>

根據光續二十年編纂之<鳳山縣采訪冊>記載:
<天后宮,在內埔莊街,縣東四十里,屋五間,嘉慶八年鍾麟江倡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鍾桂齡重修 >

清嘉慶八年,內埔先賢<鍾麟江> 至媽祖聖地莆田縣湄洲島割香,歸來隨即向各莊父老募款,
乃擇地於現在廣濟路和光明路交叉口興建。
(按: 鍾麟江 名瑞川,字麟江,嘉慶十一年蔡牽之亂,擔任六堆大總理,率領義民平亂,事成有功,
由臺灣分巡兵備道慶保奏請賞戴五品花翎, 補用福建水師提督軍門右營守備)

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欽加州同知銜壬辰科舉人<鍾桂齡> 擔任總理進行修倡.次年十月興工,至
咸豐元年年底始完成.大正二年(1913)由前清登仕佐郎<劉金安> 等重修,於是年十一月落成

(按: 劉金安,名贊先,老東勢莊人,祖父劉重輝為前清恩貢生,父劉思敬為庠生,舅父張維垣為同治
十年進士,乙未割臺,附徐驤率義軍抗日,日治後任阿猴辦務署參事,內埔保甲局長,內埔庄長及
協議會員 )

觀音廳亦建於此次改築….



日治後期,日人實施皇民化運動,內埔媽祖神像因故被解送潮州郡役所禁錮四年之久
民國三十四年重修, 民國七十四年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八十五年再度重修迄今….

今天后宮的古匾、古碑不少,匾額計有: 



嘉慶十年
□□□□□□  恩庇水陸   粵庄信徒等眾立

嘉慶二十年  河清海晏    □□□□□□ 鳳山縣知縣  吳性誠 敬立

咸豐歲次戊午年臘月吉旦  慈航普濟

    賞戴□□□臺灣南路下淡水保□□□嘉義營斗六門都司  韓敬標 敬立

同治壬寅九月穀旦   寰瀛覆冒 運同銜知鳳山縣事 孫繼祖敬立


光緒元年乙亥  萬國咸賴

   補用副將 李光  陞用都司信官 張朝光  左哨五品銜藍翎千總 翁德祥

光緒御筆之寶  與天同功


古碑則有廟口的嘉慶二十年的<奉憲封禁古令埔碑記>,以及立於前殿內的幾塊石碑,包括:
<建造天后宮碑記> <捐建天后宮芳名碑記>等 ,可惜碑文均已糢糊不清,無法辨識。


奉憲 封禁古令埔碑記 (殘泐)

    特調臺灣知府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 又一等軍功功一級紀錄二次 汪楠安

    茲特行曉諭永禁事…..(下略)

    嘉慶二十年五月十二日給 

首事總理 嘉應州武舉人 李榜華  監生鍾乃芳 生員□□□




昌黎祠之創建依<鳳山縣采訪冊>: < 韓文公祠……道光七年武生 李孟樹倡建>

其中,前清嘉應州舉人<何元濂>由創設之<文宣王祀典會>有直接推動之功。
內埔昌黎祠為臺灣唯一以專祠形式奉祀<韓文公>的祠堂

咸豐十二年福建舉人余春錦(內埔莊人)募修,光緒十七年貢生李向清(舉人李向榮之兄)重修

斯文砥柱   八代挽狂瀾史部文章光日月  九重彰直諫海疆聲教訖風雷

民國六十二年列三級古蹟,民國七十年及八十六年重修



內埔的歷史及人文集聚於此…. 
內埔的歷史及人文集聚於此…. 內埔的歷史及人文集聚於此…. 內埔的歷史及人文集聚於此…. 內埔的歷史及人文集聚於此….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