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日治時期,日本當局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起建於1899年,直到1908年初步落成
的<臺北新公園>,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 (初期的公園範圍,僅為現今公園的南半段)
之所以命名為<新公園>,是因為該公園興建的時間,皆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的緣故。



1913
年,總督府執行<市區改正>,拆除臺北天后宮,並於原址北側興建<兒玉總督後藤民政局長紀念館>
(1915年完工,即今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此同時,公園的腹地也隨之向北拓展,整體格局就此確立。
由於公園位置接近的臺灣總督府等行政機關與日本人聚居地,因此經常成為政策性活動的舉辦地點。
昭和十年(1935)底舉辦的<臺灣博覽會>,新公園亦為主要會場之一。

從館前路一路走來,正對著的便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請參考他篇)
博物館左前方,原陳列有古砲,為妥善保存,如今已另行收入倉庫妥善保管.
其旁有玻璃展示間,其間陳列有臺灣最早的蒸氣火車<騰雲號>火車頭

隔著襄陽路,對面便是昔日的<勸業銀行舊廈>及<三井物產舊廈>
<勸業銀行舊廈>建於昭和八年(1933),位居轉角地,設有騎樓,巨大的列柱有宏偉的感覺
柱頭上有獸頭裝飾,有古代中美洲馬雅建築的趣味, 光復後改為<土地銀行>使用



其旁併排的是<三井物產舊廈>,位於館前路街角,原始建築建於1920年,屬文藝復興建築樣式
後因梁柱腐蝕,於1940年改建為現貌,採簡約的風格,屋頂留有小塔
因樣式較為現代, 容易誤以為係光復後的建物


以上兩棟建築原作為臺灣土地銀行總行使用,在土銀將總行辦公室全部遷至緊臨一旁的新大樓後
,兩棟建築轉交<國立臺灣博博館>作為展示館之用。目前仍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及展場規劃工程,
預計於不久的將來完成後啟用。


在博物館右前邊, 昔日有碑林,已移入庫房中保存,原處改設置由<三板橋日人墓園>遷來的鳥居
此兩鳥居分別為<明石元二郎>總督及<乃木希典>總督母親之墓地遺物
(前者墓園已遷葬至三芝福音山墓園,後者則早已遷回日本)


其旁樹下有散落的古代石器農具陳列


再前往<至聖先師像>的路徑上,有一座由原立於東門內遷移至此的<黃氏節孝坊>
<黃氏節孝坊> 為旌表王妻黃氏節孝事蹟所立,光緒八年( 1882)年建坊,由臺北知府陳星聚等題聯刻石

節孝  清旌表故儒士王家霖妻黃氏坊

清節歷冰霜辛檗半生幸有遺徽型海上 

湛恩深雨露貞珉一片長留明德在人間

          賞戴花翎欽加三品銜知臺北府事  陳星聚拜題

黃鵠譜悲歌淚灑素帷冰霜節苦 

紫鶯隆寵誥輝流彤管雨露恩深

賞戴花翎補用府正堂前署淡水分府  何恩綺拜撰

有志事竟成喜當年畫荻和丸遽臻揚顯 

苦心天不負看此日封泥錫檢渥荷榮褒

  賞戴花翎督理臺北艋舺水陸參府 海壇左營遊府銳勇巴圖魯 鄭榮 拜題

二八歲痛撫藐孤從夫之終從子之始 

六十載永操勁節為母則壽為婦則貞

      賜進士出身戶部主政掌教登瀛學海書院  陳季芳拜題


為典型的四柱三間石造牌坊原位於東門內,日治時期因建總督府官邸而拆除,並移至現址
黃氏,淡水人,十六歲嫁儒士<王家霖>,二十八歲喪夫,四十六年間上事翁姑,
下撫遺孤,清操勁節,鄰里稱頌,同治年間奉旨旌表….


往館後走,有一廣播電臺放送亭,此亭為日治中期,配合臺灣放送協會<臺北放送局>(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興築於公園內,而設置的廣播亭….

其旁則為民國52年興建的閣樓亭台<翠亨閣>,四角落有亭分別為紀念連橫,丘逢甲,鄭成功及劉銘傳
的<劍華亭><倉海亭><大木亭> <大潛亭>有名人題聯為記

再往南走,便可看到<二二八紀念碑>, 尖塔不份高高地矗立,直插入天穹之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