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臺又稱為<億載金城> 位於台南市金城里,在台南安平附近,是台灣島第一座西式砲台,
因為牡丹社事件, 由<沈葆楨>奏准興建,開始於同治十三年( 1874), 至光緒二年(1876) 才建築完成
因位於羅列台江西岸的沙洲<二鯤身>上,故名為<二鯤身砲臺>,然而在清代時, 原名為<安平大砲臺>
根據<臺灣通史>中附錄<安平新舊砲臺….等事略>記載:
<安平大砲臺 臺建於郡小西門外之三鯤身地方,面臨大海,控扼形勝….
同治十三年,日本窺臺,辦理海防欽差大臣沈工葆楨,以臺南郡城為根本重地…..爰即奏建,擇是年
興工,至光緒二年八月告峻…..>
<考臺係方式,四角為凸形,中為凹形…凸者列大砲以利遠攻,凹者列洋槍以防近撲
照魯班尺,周為三百丈,高一丈六尺有奇,厚一丈八尺有奇,下以磚石砌腳,上築土城,周圍設有馬路
並於砲臺之內馬路以下,建造糧房,兵房,伙食房,火藥庫等項….中留空地,以資操演,外深濠以固防守,
濠岸以一丈為率,注水以七尺為常,均係磚築,以防沖刷….>
<又建城門洞一處,榜曰: 億載金城 門之外築木橋,以通往來….臺上容一千五百人,配安蒙士唐大砲五尊
小砲六尊,砲兵二百七十二名,此三鯤身砲臺之大略也>
是故亦有人稱之為<三鯤身砲臺>,搞糊塗了…..究竟係<二鯤身>還是<三鯤身>呢?
億載金城源於<牡丹社事件>所引起的海防奏議,當時欽差大臣<沈葆禎> 奏請朝廷架設仿西式的砲臺
延請法國人設計,當時建構時,因地處沙洲建材取得不易,據說建材多來自當時殘破的<熱蘭遮城>
砲臺採西洋式紅磚建築,呈四方形,四隅有稜堡,用來放置大砲,而中央凹入的場地則是用來操練軍隊。
城外引海水為護城濠,城上設有大炮。城門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氏手筆,
剛勁有力的筆觸更襯托出城堡的固若金湯。
目前砲臺已離海漸遠,四周茂林密佈,早失卻軍事價值。
城門右邊的紀念碑上面,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城內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
目前放置在城內供人參觀的大砲,是民國65年市政府為紀念創建一百週年特別仿製的成品。
<億載金城>現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此一砲臺也是乙未割臺後, 幫辦臺灣防務<劉永福> 最後拒守的據點
也是<臺灣民主國> 夭折淪亡的終點站…..
<臺海思慟錄>中記載:
<二十五日,倭艦攻旗后砲臺,永福之子成良登砲拒守,奸民夜引倭由僻徑登岸,突入大營,陷之….
進陷砲臺,台兵持二日,死傷枕藉,饑不能戰,成良趁間衝出…二十六日,倭進鳳山,義民拒戰,大拜
倭遂入鳳山,屠戮甚慘,進犯臺南府城….二十七日,臺南戒嚴,永福移駐安平砲臺….二十八日,
各軍饑譁,徐散去,,,二十九日,倭攻懲外砲臺,永福自發砲擊之,斃倭數十人….九月初一,城中無食,
饑軍悉潰…初二日,永福柱砲臺,城中土匪起,倭兵亦集,永福逃登德國爹利士商輪內渡……
從之者,其子成良與..諸部將及目客數人,,,而潰軍,台民數百萬,胥委之去….臺南亡 >
相對於那些早早繞跑的腐敗官員
劉永福這一苦役,誠可謂可歌可泣…..(臺南尚留有永福路,永福國小)
停車場對面有<五角船板>餐廳,空間設計很有特色,不錯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