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通霄鎮志>記載:<通霄>地名由來,原是原住民道卡斯族<風呢樣>(Honeyan),
一名<屯消>(Tonsuyan)社之所在,古時寫為吞霄,原指今之通東、通西兩里,昔時南勢溪水深
可停泊商船,為銅鑼、三義、苗栗等地貨物吞吐銷售中心,因此又稱為<吞霄>
鄭經時代派右武衛<劉國軒>經略本區,這是漢人正式進入本區的開始;
西元一六八三年滿清入台之後,吞霄社屬<苑裡堡>,後改<竹南三堡>,先後屬諸羅縣、彰化縣、
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台灣設省(1885)後,在中部地區增設台灣府,分新竹縣為新竹、苗栗二縣,
通霄即歸台灣省台灣府<苗栗縣通霄二堡>管轄。
日本於1895年據台之後,行政區域更動頻繁,通霄曾迭經新竹縣、苗栗廳、新竹廳、新竹州管轄。
台灣光復之後,於民國35年設新竹縣通霄鄉,民國37年升格為鎮,民國39年改為苗栗縣通霄鎮
大規模拓墾則於乾嘉年間,閩人在通霄的拓殖早於粵人,
後由於粵籍墾民協助平定朱一貴事變有功,清廷開放海禁,粵籍移民大量湧入苗栗各地拓墾,
雍正年間吞霄莊之形式,至乾隆末年,通霄已漸形成今日的街莊規模。
通西里<慈惠宮>(信義路與光復路口)肇建於道光丁酉年(1837)自通霄開埠至今,已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是通霄最古老的鎮廟,古色古香,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現有廟貌為民國五十七年左右修建結果,殿中珍貴文物有:
同治五年□□□□穀旦 河清海晏 □□□□□□□□□□□
靈鳥來時橫海鯨波千島靜 慈雲過處兼天鱷浪一帆平
道光丁酉仲春 沐恩信生 石松榮 信士李勝清仝敬獻
廟前即為市集及小吃集中地,<仁愛街>為古時候的主要街道
有清代街屋形式,亦有日治時期近現代建築的樣式
老街中有<福堂餅行>是百年老店),<明芳珍餅行>(創立於1951)也為知名老店
位於通霄國小校門對面,另有<壽公祠>為祭祀<壽同春>的專祠,根據臺灣通史記載:
< 壽星,字同春,浙江諸暨人,監生,年已七十,客淡水同知程峻幕下,乾隆五十一年
林爽文之亂,塹城陷被執…逆首王等脅令從賊.同春坐諭大義,求一死而不得…後賊潰,乃出
與前巡檢李生椿等糾合義勇萬三千人,圖恢復…五十二年十月,率義民駐烏牛欄….
遇賊方戰,馬蹶被執,罵不絕賊殺之…賜知縣銜,予恤蔭,祀昭忠祠>
大抵是個大義凜然之人
祠中有道光年間記事匾額一方,是為古物
壽公祠記
先生諱同春 浙之諸暨人也 少入太學 磊落多奇計 薄遊閩粵間 年逾七一矣
與淡水同知 程峻善 乾隆丙午林爽文 亂 其黨王作攻淡水 十 二月八日 程峻
率師渡中港禦賊死之 塹城陷…..(中略)
道光丙戌 余斡辦公事 往來澎淡 景行行止 迺刱祠以祀 並傍其大略
俾好義者有所觀感 而興起焉 是奕先生之志也夫 甌東 許松年謹書
有時,散步於小鎮老街巷弄中,不時有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