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早先為平埔族在此定居生活,為巴布薩Babuzak族之SaiLei部落,漳州人稱之<西螺>,
西螺又稱<螺陽>係
開拓者追思故土(福建螺陽)而取。清代屬彰化縣西螺堡,台灣建省後劃歸雲林縣斗六廳。
日治時期隸屬臺南州嘉義廳西螺支廳西螺堡。光復後,西螺仍屬台南縣所轄,民國39年改隸雲林縣迄今。


位於老街中的<福興宮>俗稱<舊街媽祖廟>。奉祀的主神為天上聖母(太平媽)
創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元年(1717),出身福建湧泉寺的僧人法號<明海>,自湄州迎來一尊媽祖神像
原作為鎮宅之用,後於雍正元年(1723)於今新街處建小廟奉祀….乾隆三十五年(1870)
主持<應瑞>及首事<廖尚德>等醵金將舊廟拆除,並遷建至今日大街位置

嘉慶五年重修,同治八年(1869) 地方士紳<廖時亨>倡議重修,由正首事五品職員<廖輝煌>及
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督造,同治十三年完成

日治期間,明治四十一年(1908)申請修建,民國50年至71年間陸續修築,成今日之廟貌



話說甲午戰後台灣割讓給日本,西螺地區的義民發難抵抗,某天,日軍派間諜來刺探情報,
被義軍發現,於是將其首級取下掛在福興宮的廟門前,當時<莫不尊親>的匾額突然掉下墜地,
遂改將之移懸於<三山國王廟>(當時的三山國王廟位於今西螺分局位置,今為廣興宮)

結果日軍進入西螺,見狀憤怒,於是放火燒毀三山國王廟,連街上民房店鋪一併化為焦土….

當時<莫不尊親>匾額掉落時,<親>分為三,形成<立>、<木>、<見>排列於地,
人群中現一老翁,按五行之理分析,示之曰<八月十八日西螺將有大火,恐將淪陷>
後日軍果陷西螺並火燒街市,因老翁之言,居民早撤離故避此大難。居民咸以媽祖顯靈示警,
遂尊之為<太平媽>

另位於新街<廣福宮>之老大媽則稱之為<西螺媽>  (另篇報導) 

此廟建廟迄今已數百寒暑,故遺留之古物古匾、石爐,隨處可見,
如正殿尚留存石獅一座,乃清同治年間所塑,雕工精細。以及嘉慶年間的香爐等古物….
同治年間之石柱題楹,同時有明治四十五年<重修碑記>留存。

乾隆庚午年季春穀旦  護國庇民 臺灣鎮標右營游擊  羅佳雄敬立


乾隆庚寅年仲夏穀旦  莫不尊親   首事廖尚德  林倉光 鍾氏和仝立

嘉慶己卯秋月吉旦  寰海尊親 彰化縣儒學教諭  黃金章敬立


嘉慶拾貳年孟冬月穀旦   慈航廣渡    鹿仔港巡檢  陳孝懿敬立

同治己巳年陽月吉旦  觀音亭   十三庄業戶□□眾佃仝立

同治拾貳年歲次癸酉季冬臘月吉旦置重脩  水德配天

    欽加五品銜布政理問  廖振元    五品職員 廖輝煌

    武生 蕭國昌  武生 蕭國輝  貢生李超英  監生 江捷慶仝敬酬

 道光拾叁年捌月吉旦    好義從風

(上略) 道光丙辰孟冬之月逆賊張丙等諏亂 嘉城本協鎮担率
隊伍剿禦招募義勇共同仇爾
西螺保鍾
林及各姓民人
聞風雲集
執鎧提鞭隨同主禦爭光 賈勇殊堪嘉尚 (下略)     

 北路協鎮府 葉□□


福地仰神威功垂海島
 
興航叨慈庇德濟湄洲

   同治八年孟秋月  簳戶全慶豐眾弟子  峨山館會長美 長先等仝叩謝

海為陰現女子身說法  神之德援天下溺存心

  歲在玄黓協沾暮春初吉 敬獻  前延平府上洋通判 思州姚榮紀撰并書

 

碑記  福興廣福宮恭祝聖母千秋  靖邑心香社等敬叩

逐年祭典□□公置田租在碑後  土地表示 西螺保新宅庄弍四壱番地

一田 壹甲 弍分叁厘五毫    明治肆拾伍年六月吉旦

近年來中部地區最隆重的廟宇活動就是大甲<鎮瀾宮>的媽祖出巡,<西螺大橋>是媽祖繞境的必經通道,
而<福興宮>正是途中的休息站,每年一到此時,西螺小鎮便湧入萬人,一時間熱鬧非凡。


為了通行的便利及安全,地方人士於1936成立<濁水溪人道橋架設期成同盟會>,向總督府陳情,
終於1937年動工建造,至1940年僅完成橋墩,因珍珠港戰事發生,工程因而停頓。
戰後,前西螺街長<廖重光>等續向議會陳情,並於1952年獲的同意續建 , 是年年底完工。

全長 約1940公尺 分31拱,是昔日的遠東第一,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


除了每年農曆三月的<大甲媽>過境之外 ,近來<福興宮>的<太平媽>也農曆九月時
進行為期十四天的繞境會香活動, 行程遍及西螺周邊十幾個鄉鎮….
稱之為<西螺太平媽祖文化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