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劉氏家廟>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 由開台祖< 劉延轉>興建, 為單進三橫複燕尾
翹脊之雙堂屋建築,中央為公媽廳,奉祀劉氏共同始祖漢高祖劉邦之父<劉榮>及歷代祖先
,前有院牆做為內外空間的界限,門內一方形的前埕,是家庭聚會的場所。

三開間的左右橫屋,中央入口退凹,內作廳堂,兩側為日常生活的房間,橫屋的屋頂,
燕尾與馬背並存,是台灣較少見的作法。硬山檁的祖先廳,前有寬闊的檐廊,檐廓上的
大木結構雕工彩繪精細,給主要廳堂的入口增加了不少莊嚴華麗的氣息。
左右稍間各以房連通外橫屋與圍屋。內外橫屋間留狹長形天井,前開罩牆門。

<劉氏家廟>又稱<劉氏祠堂>,位於和平街中段, 此街即為舊時街道….

前有鳳山溪橫亙,背倚箭竹窩山脈, 昔日屋舍及祠堂均面水背山而建,
從西到東,土埆厝及宗祠接聯而立,尚包括有<張氏家廟><潘氏古厝><朱氏家廟>
,至東段也還有<竹山別墅>< 濟陽堂>等古厝及院落…..

該祠堂在建築上有兩大特色,一是燕尾特別多,一般傳統建築多在正廳做燕尾式屋脊,
劉家祠為彰顯主人的身分地位,不僅正廳有燕尾,連左右護龍也作燕尾,因此氣勢特別宏偉
壯觀,新埔鎮內的家祠,類似這種格局的有好幾家。

二是匾額特別多,如恩元、文魁、明經、本支百世、源遠流長、藜照東瀛等等,
這是因為劉家祠內公奉的祖先,得過功名的為數不少。 

重要的匾聯包括有

藜照東瀛   己卯科舉人  禮部會試 (執事牌)

乙火表家聲渡虎何殊殿虎  卯金光世第豢龍不讓雕龍

同治六年冬月   本支百世

欽命提督軍門鎮守臺澎掛印總鎮婓凌阿巴圖魯   湖南裔孫 劉明燈書


同治戊辰年仲冬立
   
源遠流長

       大□□  淡水廳教諭  劉佶

文魁   欽命兵部尚書 閩浙總督部堂兼理巡撫部院  何璟

  兵部左侍郎 福建督學部院代辦監臨  孫怡經

    己卯科中式舉人  第七十三名  劉仁海

明經    太子少保頭品頂戴兵部侍郎

福建臺灣巡撫院 兼管海關提督學政   劉銘傳為

   己丑科臺北府儒學    中式恩貢生   劉錦標立

恩元    欽命按察使司銜  臺澎兵備道長兼提督學政  張夢元

  庚辰科臺北府儒學  中式恩貢生  劉廷珍

 

<劉氏家廟>於2004年整修完成,開放參觀.
從中正路小巷進入,似忽蛓堂后尚有院落,但圍籬阻隔,略為窺探,雜草叢生,老厝似已穨毀

家廟左鄰即為<湯氏古厝>,不得其門而入,

再旁為<朱氏家廟>,似新近整修,為私人宅邸未開放參觀,

之後在文德路三叉口前有大樹,樹下是小廟,叉路往<三段崎>

續前行,左側道旁有一古厝題額為<竹山別墅> (新竹 李逸樵所題) 古厝

其旁有一舊式大門可入內,見一新建祠堂<濟陽堂>(江氏宗祠),院左有一日治建築

續前行有一教堂建築

不遠前即匯入大路(中正路)

左轉不遠處路旁,有一<陳氏宗祠>,甚美,未開放,於矮牆外欣賞….


<陳氏宗祠>之第十九世祖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埔,其次子昌旺公
於咸豐戌午年恩賞貢生,更官名為朝綱,字佐卿。同治二年,<陳朝綱>因軍功欽賜花翎,
選用分州加同知銜,財貴並盛。
宗祠為<陳朝綱> 於1871年興建,後來因為戰禍毀壞,
又於1898年重建,整間廟蓋的美輪美奐,不管是石雕木
刻都相當精美,已經列為縣定古蹟…..



前往枋寮義民廟方向,旱坑橋附近路旁亦有一古厝<外翰第> ,亦為翹脊燕尾,
是否功名人家?

經查新埔鎮公所網站,知道成功街處尚有林氏及范姓家廟等古厝,
這樣看來,去新埔可安排一趟<家廟之旅>…..

(大部份未開放參觀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