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裡下了一場雨,清晨出門時,街道上仍然積浸著水,看來這雨剛停
天空灰濛一片,但為了這日的行程,還是依計劃出發,祇求別下大雨,,,,看錶,6點10分
在濕涼的晨曦氛圍中,飛馳在往西嶼的空蕩大街上…….到達中正橋時,陽光已閃耀在海面上


因為時程提早,遂順便騎入聚落中,期待會有些驚奇的發現

<中屯>(古稱中墩)聚落內,老咕石建的傳統民屋巷道中逡巡,大清早感覺真好
廟埕前正是漁港,聚落便在廟右側,聚落口有一較西式二樓洋樓,造形沒特別之處

騎出村落,回到大路,續往前行

經過永安橋,便進入鎮海
(事後得知錯過了立在中正橋北端的光緒丁亥<創建繼安橋碑記>,扼腕)

切入<港尾>村落街道,有一房屋,立面頗美

復歸大路,左側有路通往<城前>,

根據<澎湖廳志> 附錄 明沈鐵<議建澎湖城堡置將屯兵永為重鎮書>:

<南有港門,直通西洋,紅夷築城據之….北有港門,曰鎮海鎮,官兵渡澎據之….>

根據<澎湖廳志>記載:
<萬曆三十七年,(酋)即駕大艦直抵澎湖…..令都司沈有容將兵往諭….酋乃去……
萬曆末,外寇復入北港,天啟二年,出據澎湖,築城守之….
天啟四年,巡撫南居益上言….因列上調兵足餉方略,部議從之….
(天啟五年)正月,遣將先城鎮海港,且築且戰…..番人退守風櫃城….居益大發兵,
命總兵俞咨皐督軍齊進,寇勢窘……遂揚帆去….>

又提及<瓦硐澳  城前社  舊有前代銃城,今基址已廢….>

顧名思義,這<城前>即在於<鎮海城>前
祇見一山丘上平坦,為是地最高處,應為城跡所在

退回大路,往前,右側有路往鎮海港,遂切入
此一聚落規模頗大,街道俱以鋪上水泥,明顯有經過整頓,整個聚落看來淨雅


驟見一宗祠建築,屋頂已坍塌, 屋內碎瓦雜草,朽木傾倒,一片荒涼
進入一窺,號為<餘慶堂>,廳中祀開漳聖王,後經詢問附近居民,知是<陳氏宗祠>


這祠堂,八O年代曾經修建,係由1952年在台南創辦<永福電器>(Lucky) 的企業家
< 陳永田>(1926–  ? ) 於事業發達後,回故里進行宗祠的修建…..
至其死後,後代子孫因故 任其穨廢…..

拐過巷弄,有一民居門額上書<食德服疇>,署於咸豐年間建造….真酷

再繞至巷後,有一西式洋樓矗立眼前,此即是<陳氏洋樓>




陳宅也是目前澎湖縣境內僅存一幢日據時期結構、外飾較為完整的洋樓建築
而其建築型式的概念,係仿自於陳氏宗族的原鄉金門-<五腳氣洋樓>
純粹使用本地建材與洋樓風格,可想見當時候陳氏宗族在鎮海一帶雄厚的實力




此種樣式洋樓,為當時金門經商的南洋僑民,於貿易中仿自南洋地區英、
法等地區的殖民建物概念,為了表現出通商富裕之後,突顯本身的社經地位,
乃輾轉將設計圖、照片帶回金門,經由本地工匠重新解釋,再融入本地居住
空間需求,營造的洋樓建築。

<陳氏洋樓> 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元年(1926),屋主為<陳秀向>,格局為二廳八房,
設計強調實用機能與堅固耐候,柱、廊、簷的線條簡潔有力,牆面沒有精緻富麗的泥塑、
彩繪裝飾、更沒稀奇古怪的山頭簷飾, 而以灰泥的原色呈現出特立的風貌。


建築特徵有拱弧廊道、平樑、外廊列柱、二樓及屋頂女兒牆,
中間山牆裝飾著<禮義廉恥>字樣而非堂號,倒是特別…..(民雄劉宅也類似)


目前洋樓主體的左側三開間,一、二樓的廊道均加建封閉,但卻破壞了洋樓
建築本體左右對稱的美感,也無法顯現出迴廊特有的南洋風情….,

洋樓尚有人居住,對遊客似乎頗為冷淡….亦搜尋不著屋主關資料

(破損的宗祠有可能整修媽?),

看看錶,已近九點,晴空炎熱下,趕往下一個行程….

(ps. 此趟本拍攝許多,但記憶卡無故受損,經搶救,約損壞5%…真氣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