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寮砲臺>位於基隆東岸和平島高地,和西岸的<社寮砲臺>互為犄角,
形勢險要,屬於制海砲臺,直接面對外海,自古即是防衛要塞,,,,,,
清代稱<山仔砲臺>,現存<社寮東砲臺>及<社寮西砲臺>,西砲臺則位於管制區內,

話說和平島<社寮島>,古稱<雞籠嶼>,,,,,

<臺灣通史>中記載:
< (萬曆)三十七年秋七月,(荷人)駕二巨艦,抵澎湖,時明兵已撤,遂登陸,,,,,,,,,
總兵施德政偵其事,檄都司沈有容將兵往諭,,,,而荷人亦去澎湖,,,,,,,,,天啟二年,
荷人再乞互市,不許,遂侵略沿海,,,,,冬十月,荷將以船艦十ㄑ一艘再至澎湖,拒之,
,,,,,天啟三年夏六月 ,(巡撫南居益)以兵二千入鎮海港,,,,,荷人恐,潛結海寇,,,,,,,
出沒金廈間,,,,,八月荷人請和,許之,與互市,乃退澎湖,而東入臺灣>

天啟三年(1629),荷蘭人開始進入臺灣,
<荷人來,借地於土番,不可,給之曰: 願得地如牛皮,多金不惜,,,許之,乃剪皮為縷
,周圍里許,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以居,駐兵二千八百人,附近土番多服焉,>

看來這荷蘭人一來便不大老實,,,,,,,



<天啟六年(1632)年夏五月,西班牙政府自呂宋派遠征軍,以朗將之,率戰艦入據雞籠,
築山嘉魯城,駐兵防守,,,而臺之南北遂為荷,西兩國所割據,,,,,,>
這<山嘉魯城>即所謂<聖薩爾瓦多城>(St. Salvador) ,對和平島港灣即稱為<聖三位
一體港
> (La, Santisima  Trinudad),城堡原建於和平島西南平地上(現中船廠區),

一六四二年荷蘭人攻佔雞籠之後,改名為<北荷蘭城>,清代之時,稱為<紅毛城>

根據1667年荷蘭設計圖,護城每邊約兩百公尺,高度約六,七公尺,其規模之大,


根據康熙二十四年編撰之<臺灣府志>記載:
<雞籠城,  在諸羅縣雞籠山,紅毛所築,今頹壞>,,
該城歷經西荷戰事,明鄭時又遭毀,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已然毀壞, 

如此大城,如今卻遺跡無存,竟是何等遺憾,,,,,,

在這之前,西班牙人已在此經營十年之久,當然也有其防禦工事,

根據學者對於一六五四年荷蘭人所繪製的<淡水與其附近村社及雞籠島略圖>
的考證及解釋,位於雞籠的城堡外,八尺門水道附近,有一圓塔狀保壘 稱<愛爾騰堡>,
(Eltenburgh),另在山頂上另設一保壘<維多利亞堡>(Victoria)俯控一切,,,
此堡於清代設為<山仔砲臺>,,,,,,(即今社寮西砲臺),,,至於<維多利亞堡>旁尚有一
防禦工事名曰<羅斯騰堡>(Rustenburgh),,,,,(應為今社寮東砲臺)


通過<和平橋>即進入和平島,橋頭處右轉,沿漁市及海產店前行進,至商店尾端,
有一道路通往左側山邊,
前行,右側有<龍目井>遺跡,相傳為荷蘭人所開,,,(完全看不出來)
再前行,至叉路上行坡道,到底即可達<社寮東砲臺>解說牌位置
(此處為原住民群居聚落,道路狹小,上坡時應小心駕駛)

從營舍旁斜坡道上行,沿階梯上登,約五分鐘即達指揮營所,

沿甬道上行,即達主砲臺區,,,,,彈藥庫及砲臺座,,,

依據規模及建築工法,
現況應為1904年左右,基隆要塞司令部因應日俄戰爭所進行之修築結果
(與大武崙,槓子寮,白米甕,四腳亭等砲臺,形制接近)

存留之砲座僅一座,屬機關砲之規模,故此砲臺應為輔助砲臺等級,
至於位於軍事管制區內的<社寮西砲臺>,規模如何,及現況如何,均無資料可知,
依資料研判,該砲臺規模應不小,,,(若比較白米甕砲臺規模)

站在東砲臺往和平島公園眺望,山丘頂似有現代設施,
可望而不可及,,,何時才能一窺其細奧呢?

砲臺正對<基隆杙>,右側為八尺門漁港,及海洋大學校舍
學校後山山頂即是<槓子寮砲臺>,,,,,,

和平島尾端現為污水處理場區,由此山頂可一覽無遺,
<和平橋>這端有原住民海濱部落,參觀完<原住民會館>,可順便登上
會館後面小山丘,看海,,,,

和平橋頭留有舊廠房殘跡,此為日治時,<金瓜石>銅礦輸出之<裝載碼頭>,

原有輕軌鐵路沿會館前通往<八斗子>與<深澳線>銜接,如今油庫旁尚留有隧道,,,,

竊以為此處應與和平島公園以步道串連,讓更多遊客得以親近,,,,

(社寮西砲臺何時能開放?)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