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來>(1872-1937) ,台北大稻埕人,父親<陳澤栗>早年
在廈門受聘於<英商怡記洋行>,與當時擔任掌櫃的<李春生>熟識,
後於同治間來臺經商,因其兄長早逝,次子<陳天來>,遂幫忙佐理業務,,,,

一八五九年清廷簽訂<天津條約>,被迫開放通商口岸,
提供大稻埕最佳的發展機會,,,,外國洋商紛紛進入尋找商機,
而此時臺灣的主要經濟作物,已由稻米轉為茶葉,
茶葉的需求增加,一些眼尖的商人,立刻投入茶葉的產銷行列,包括
林維源的<建祥號>,辜顯榮的<大和行>,李春生的<李節記>等
紛紛積極投入茶葉的種殖,製茶及經銷,並從而累積更大筆財富,,,,,

<陳天來>於光緒十五年創立<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生產及經銷,
累積了財富,遂於大正九年(1920) 興建了此三層樓之洋樓建築,


洋樓為於<貴德街>,這貴德街前身即為<建昌>及<千秋>兩街,
話說光緒十三年(1888) 臺灣建省,巡撫<劉銘傳>於大稻城新闢市場,
鼓勵紳民投資,,,,<李春生>及<林維源>合資闢建<建昌>,<千秋>兩街,
建築洋行提供外國洋商承租,<劉銘傳>並設定此街為<洋人居留區>

當初之盛況,著實令人難以想像,,,,,(現今貴德街不過是條四米巷道)


研判當時街屋應僅建於右側,左側則空敞,可直接看到碼頭情景,
<陳天來>故居,面對著淡水河,與附近<辜顯榮>鹽館相同,,,,,,
真所謂當時的  
<河岸景觀第一排豪宅>

建築本身為三層樓洋樓,正面採對稱設計,一樓為交易站,加高的地基,
拱廊及浮雕大門,加上中國式的門聯,真所謂是中西合併,
二樓內縮有陽台,羅馬柱及柱頂式樣,非常有變化,,,,此處為<茶商招待所>,
話說<陳天來>於1927年曾任<臺灣茶商公會>會長,常於此處接待客人,
三樓則是私人住家,女兒牆的垂花及泥塑,兩側的多角形衛塔等
建築之規模及精美,以私人宅邸而言,在臺灣北部,可算是上乘之作,,,,,

可惜靜僻於狹窄巷道內,,,

<陳天來>為日治時期,大稻埕有名富紳之一,
曾任臺北市協議會員,以及臺北州協議會員,
1923年曾興建<臺北永樂座>,1935年曾配合始政四十週年之
<臺灣博覽會>興建<第一劇場>,可惜這兩棟歷史建築物均以拆毀,,,,

而<陳天來>所創立的茶葉王國,也因為時空轉變,
於1952年黯然結束,,,,,,,

<陳天來>共有四子:  清素, 清秀. 清波, 清汾  為因應國際化經營,
長子及次子曾分別擔任<爪哇>及<新加坡>支店長,三子則負責臺灣,
三子<陳清波>通日語,和日本權貴之交流均委託之,因而最為活躍,
<陳清波>四子<陳守貴>娶<辜濂松>唯 一的妹妹<辜麗卿>,
而其么女<陳淑惠>則嫁入基隆<顏雲年>三子<顏德修>的兒子,,,,,,

富紳之間透過姻親關係,構築綿密的人際關係,叫人瞠目,

另<陳天來>有孫姪<陳守山>為臺籍第一位將領,曾任臺灣警備總司令,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