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由荷蘭人所繪的<淡水及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中,
所標示之駱駝岬角(Cameel Hoeck) 經專家比對,確認為現今之
突出於海中之獅頭山岬,其外海之<燭臺雙峙>早被繪入<臺灣輿圖>
古時候,雞籠(Quelang)地名一詞,有廣義及狹義的說法,
狹義的說,僅指社寮島(今和平島),,廣義的說則包括從金山到三貂,
<金山鄉>,光緒時隸基隆廳金包里堡,明治42年隸臺北廳金包里支廳,
大正九年(1920)改隸臺北州基隆郡金山庄,民國後改為金山鄉,
乾隆中葉繪置之<臺灣輿圖>,輿圖南起沙馬磯頭,北至大雞籠城,
<金包裡社>所在之外圍有海岸山脈,其外海上繪有<蠋臺嶼>,
(桶磐嶼即今桶盤嶼,獅球嶼應為八斗子島?,當時與陸地分開?
但是,石門外海之旗干嶼及雞籠杙左方之花矸嶼又是那裡呢?)
在<淡水廳志>之<淡水廳分圖>,清楚標示兩小島名曰<燭臺嶼>
在廳志中同時提及有<淡北外八景>,
所謂<淡北外八景>包括: 羅漢朝佛,半月沉江,龍目甘泉,馬鍊番房,
峰溪石壁,海岸石門,石屏錦麟,燭臺雙峙,
這<燭臺雙峙>原來有如此的身份地位,,,,
依照當地文史團體導覽的路線,我們先開車至<水尾漁港>,
(由金山街往活動中心方向,不遠處取右,過舊金山總督溫泉)
<威靈宮>左後有<光武坑道>,此戰備坑道主線約一百二十公尺,
可通往山後側,亦即可到達<磺港>,此即<獅頭山>登山口,
(需自備手電筒,雨天時請勿進入,因潮濕易滑)
出了坑道,向右遶行即達登山口,由此緩坡上山,
至途中,右側有階梯上至彌勒佛處,可眺望水尾沙灘,
原路折回,續前行, 有涼亭可休息,亭旁有一砲臺遺跡,
面向磺港, 至於何時建立,尚無資料可查,
續前行,可達一廣場平台,此處有洗手間,
在依步道前行,眼前豁然開朗,燭臺雙嶼矗立於海中,
下階梯至涼亭, 此處觀景甚佳,
續前行,有取景平臺
及前鄉長<李龍洲>所題<燭臺雙峙>之題碑,,,,,
快拍後閃人,
續前行不久,有階梯可盤桓下至岩岸,
看燭臺的距離似乎更進了些,,,,,,
之後沿著海岸邊岩石平緩處,往漁港方向移行,
此即當地人所謂之<神秘海岸>,走到最後疑無路處,
有一海蝕洞穴可通行,出了洞口可眺野柳岬,旁即是<水尾漁港>
(海浪大時,請勿行走此段,以免危險)
漁港旁有一洋樓古宅,僅徒四壁,,,,,
整個行程約兩個小時,可繞行成一回路,
更可一覽這<燭臺雙峙>之英挺雄風,,,,,
皇冠代理出租
情只是一个字,但却没有谁真正能真正把它读懂的~微笑,是不想尝试眼泪的味道…
水星馆gd平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