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灣砲臺>以舊地名命名,一般民眾稱之為<海門天險>,
砲臺位於機隆港東岸山上,與對岸之仙洞砲台形成犄角,控制險要,
現所見砲臺為臺灣巡撫<劉銘傳>在<清法戰爭>時所修建,,,,,,,
從中正路方向上山,行走在長滿綠苔的石階上,
看陽光從樹間灑落,形成光絲,露濕苔滑,足下得小心滑澑,,,,
階梯直上,上至柵門口,右廁小徑上至校閱場,
鑲有<海門天險>碑額之大城門矗立在前,
(據聞為臺灣兵備道<姚瑩>所題,可對照<同心赴義>是否類似)
依<姚瑩>道光二十一年所奏之<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提及:
<大雞籠,,,,,,惟三面叢山峻嶺,土產無出,故無大行商,不能設口,
昔紅毛於此建城,久毀,,,,嗣於東口門之大沙灣設礮臺,孤懸難守,,,,,
今相度形勢,於境內正對口門之二沙灣,築礮臺八座,,,,,更於向內二里
之三沙灣,築礮臺八座,,,,以為應援>
進入城門,內有階梯可達其上,眺望內港,
其內為營盤區,再直上陡梯,可達東砲臺,,,,,
目前僅存東及北砲臺,東砲臺較大,另有一機槍陣地,
原有大砲均佚,目前設置者為仿古砲,
其中兩件鑄鐵山砲,砲身上仿鑄原有陽文如下;
嘉慶十九年冬 奉
鑄造臺灣水師協標右營 大砲一位 重壹千五百觔
光緒二年 奉憲鑄造協二營大砲
重二千觔 匠首 林茂昇 副匠首 林國琉
東砲台側有古墓三座,慕碑上彷伏彿<河南>及<銘字中軍>字樣,
表示此乃光緒間劉銘傳所屬淮軍之部將所有,戰死他鄉之英靈,
隱蔽於蔓草間,,,,,,
(清法戰爭陣亡清軍以千計,均合葬於清國人墓,何此三塚獨向芳草?)
沿步道環遶砲臺一圈,站在砲口所向,正對港之扼要,
誠古人建築軍事防禦,果有其勘定,,,,,
緩步下山,數度打滑,如履薄冰似的前行,,,,,
下到中正路,對面即是<民族英雄墓>,往前走即<法國公墓>,
公墓對面即<基隆要塞司令官邸(李宅)>,對面之公車處旁巷內,
有鴉片戰爭期間,臺灣道<姚瑩>所設置的大沙灣<土圍牆遺跡>….
基於介紹<二沙灣砲臺>,順便介紹<大沙灣土圍牆>,
至於其他清法戰爭遺跡,另篇再好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