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六十一年巡視台灣御史黃淑璥所著之《番俗雜記》中有云:「由雞籠山後,山朝社、蛤仔難、直加宣、卑南上,民人耕種樵採所不及,往來者鮮矣。」 乾隆年間出版之《台灣府志》中亦云:「山朝山南,為蛤仔難三十六社,生蕃所居,人跡罕到。」 文中的山朝山應係指三貂嶺,位於山朝山山腳下的番社, 就被稱為是山朝社。亦 即三貂社……..不過,三貂社並不是一個人數達三百以上的單一聚落,而是以聚落群狀態,分布在雙溪下游到 […]
散步– 台中 柳川水岸
位於台中市中區的柳川藍帶水岸,是台中火車站 附近經過整治的親水河道,到了晚上則成為浪漫的燈光 裝置藝術景點,聖誕節更是浪漫質爆表, 成為許多人朝聖的台中景點, 更有台中版清溪川的封號, 柳川藍帶水岸位於柳川東路和柳川西路之間, 整條川算蠻長的,精華地段位於台灣大道到民權路之間, 也是每年聖誕節燈會的範圍,約莫一公里左右,沿途有 很多個階梯可以下去水邊, 搭公車的話可以搭到「仁愛醫院站」, 從最精華 […]
木柵 貓空林道 登二格山
二格山位於台北市南緣,為木柵、深坑、石碇之界。 二格山,又名「石尖山」,高678公尺,以視野遼闊而著名, 是一條熱門的登山路線。 二格山附近又有猴山岳、筆架連峰等名山, 傳統路線,從草湳的大榕樹出發。 這裡有兩條路線可登二格山, 右線路遠, 但較平緩;左線路近,但上坡路陡。 選擇右去左回。 雖然得繞一大圈,但爬山若要舒適 自在,則寧可繞的遠,也不要走的陡。 右線確實好走,登山口離大榕樹不遠,循著右 […]
雙溪 盤山坑 百年土地公
盤山坑的地名意義,查詢內政部地名資料庫, 得知盤山坑又名「盤山仔」,是雙溪到平溪的通道, 因繞山而行,故名「盤山仔」。 內政部的地名資料,佐證了盤山坑古道 確實是自古以來作為雙溪、平溪之間的聯絡道路。 而盤山坑聚落的移民則是泉州籍的安溪人, 安溪移民在這片山區以種茶、種稻及製造染料為生。 盤山坑古道是否就是《噶瑪蘭廳志》所記載的, 安溪茶商所走的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段呢? 根據「噶瑪蘭廳志」紀事上的記 […]
雙溪 柑腳 泰發炭窯
柑腳,舊稱「柑腳城」,曾因煤礦而繁榮, 但如今繁華褪去,聚落冷清。 淡蘭古道大致可分為北路、中路和南路, 中路全段以暖暖為起點,經平溪(十分)至雙溪(柑腳、泰平) 到宜蘭外澳;中段另有闊瀨連絡道做為從柑腳到三水潭的 另一條路徑選擇,主線與連絡道交會於三水潭。 主要為先民為生存、耕山開闢的生活民道, 沿途可見層層梯田駁坎、石砌土地公廟等生活痕跡、 信仰寄託,承載著從拓墾、族群械鬥及和解的印記。 雙溪 […]
雙溪 中坑 石厝遺跡
「淡蘭古道」為清領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 主要交通道路。 1800至1900年期間,正是北台灣漢人開始由西部往 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地緣因素、清廷治理政策與 先民拓墾之韌性,吳沙入蘭開墾、楊廷理平亂、 馬偕傳教…等故事, 皆在這條北台灣獨特的歷史古道, 留下璀璨而深刻的百年見證, 是台灣第一條長距離步道系統, 更獲得行政院核定升級為「國家級綠道」。 淡蘭古道大致可分為北路、中路和南路, 中路全段以 […]
雙溪 渡船頭 周步蟾古厝
雙溪古稱「頂雙溪」,因牡丹溪及平林溪在此交會而得名。 清代時期雙溪水運發達,是淡蘭古道的中繼站。 當時的貨船從福隆逆流上到遠望坑渡口之後,便換小船 將貨物載到「頂雙溪渡口」,也就是現在的雙溪長安街尾處, 由此可以想像雙溪作為水陸轉運中心的重要性。 舊時商旅沿著淡蘭古道從艋舺前往宜蘭, 途經雙溪時正好天黑,必須住宿一晚翌日再啟程, 就是這一晚的逗留,造就雙溪的商業蓬勃發展。 雙溪的長安街由於街尾是渡 […]
(再訪)雙溪 林益和藥房
雙溪古稱「頂雙溪」,因牡丹溪及平林溪在此交會而得名。 清代時期雙溪水運發達,是淡蘭古道的中繼站。 當時的貨船從福隆逆流上到遠望坑渡口之後,便換小船 將貨物載到「頂雙溪渡口」,也就是現在的雙溪長安街尾處, 由此可以想像雙溪作為水陸轉運中心的重要性。 舊時商旅沿著淡蘭古道從艋舺前往宜蘭, 途經雙溪時正好天黑,必須住宿一晚翌日再啟程, 就是這一晚的逗留,造就雙溪的商業蓬勃發展。 雙溪的長安街由於街尾是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