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二林的<仁和宮>,是該一地區歷史最優久的媽祖廟….自古廟口即代表商業聚集的樞紐, 仁和宮所在的位置即為自古以來二林最熱鬧的地區日治時期的二林市街發展及街役所,分駐所及武德殿等公共建築, 主要也都集中在這一地帶 <二林>地名由來,是自番語譯者,此地往昔為巴布薩平埔族(Babuza) 二林社(Gielim)所在地康熙末年間,已有漢人入墾。康熙六十年設堡,名為二 […]
彰化縣二林的<仁和宮>,是該一地區歷史最優久的媽祖廟….自古廟口即代表商業聚集的樞紐, 仁和宮所在的位置即為自古以來二林最熱鬧的地區日治時期的二林市街發展及街役所,分駐所及武德殿等公共建築, 主要也都集中在這一地帶 <二林>地名由來,是自番語譯者,此地往昔為巴布薩平埔族(Babuza) 二林社(Gielim)所在地康熙末年間,已有漢人入墾。康熙六十年設堡,名為二 […]
日治初期,明治三十三年(1900)臺南至打狗之間鐵路通車之時,當時的旗後街、哨船頭街、苓雅寮街、鹽埕庄、鹽埕埔庄等四個街庄,人口不多,且街衢狹小。但從1904至1907年間的疏濬 打狗港灣,以及後來的築港工程等,沿岸地區的地貌及其過邊的街庄,亦因填築海埔地而興起很大的變化 1907年由鐵道部所填築的海埔地<新濱町>,約有五千八百餘坪移作新市街用地。1908年5月,鳳山支廳以第29號函公 […]
<滬尾砲臺>現址位於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位於五虎崗的第一崗,視野良好,可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四周景觀盡收眼底,可惜今為樹木所遮。砲台西側為淡水忠烈祠,東側為台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現定為國定古蹟。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同治十年撰)<滬尾港….舊有荷蘭砲城(今紅毛城),後外口門北峰造新砲臺,增建營房..> 道光 […]
光緒十一年(1986)臺灣建省,臺灣巡撫<劉銘傳> 基於海防,開發及運輸之需要,在向朝廷奏准後開始建造鐵路,最早完成的鐵路為基隆到新竹段,在光緒十八年(1893) 竣工通車日治後,重修修改路線, 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竹驛>則完成於大正二年(1913),即現今之<新竹火車站> 根據光緒十三年巡撫劉銘傳所奏<擬修鐵路創辦商務摺>中提及:<基 […]
日治期間,新竹州下設有新竹郡, 新竹市當時的行政層級為<街>,故設置<新竹街役場>至1930年,新竹人口不斷成長,升格為<新竹市>,於是便改設<新竹市役所>作為辦公廳舍位於新竹市政府左側(中央路稅務大樓旁) 的<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其前身即為<新竹市役所>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行政劃分曾經過多次變革,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灣 […]
日治時期的大正及昭和年間,歷經多次的市街改正,大正八年 (1919)首次由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擔任第八任臺灣總督,次年便開始進行政區域改革,廢除廳而設州,共計有五州二廳新竹州下轄有新竹市(1930年升格),及新竹,桃園,大溪,中壢,竹東,竹南,大湖及苗栗等共八個郡 範圍相當於今日桃園縣市,新竹縣市,及苗栗縣境內, 州廳廳舍則建於新竹市內 於1998年公告訂定為省府古蹟的<新竹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