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位於臺南市東區, 為日治時期的臺灣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 為日治台灣兩個重要軍事基地之一。 1927年前是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的陸軍基地, 也是日本皇室成員行啟、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包括1923年昭和天皇臺灣行啟。 營區緊鄰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戰後由中華民國陸軍進駐, 並在1966年納入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光復校區。 目前尚存五棟營舍,分別是第二聯隊本部(藝術研究所) […]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位於臺南市東區, 為日治時期的臺灣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 為日治台灣兩個重要軍事基地之一。 1927年前是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的陸軍基地, 也是日本皇室成員行啟、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包括1923年昭和天皇臺灣行啟。 營區緊鄰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戰後由中華民國陸軍進駐, 並在1966年納入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光復校區。 目前尚存五棟營舍,分別是第二聯隊本部(藝術研究所) […]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是日治時期的高等工業教育機構, 也是在1943年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設立之前全臺唯一的 高等工科教育機構, 1944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南工業專門學校。 該校校址即今天國立成功大學的成功校區, 亦是該校前身,但是直到1990年代成功大學才正式 將校史追溯回日治時期。 日治初期,臺灣作為大日本帝國的南方殖民地, 一直是帝國的糧倉,政策上有「工業日本,農業臺灣」之說。 然而,到了1920 […]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位於臺南市東區(日治時期為旭町), 為日治時期的臺灣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為日治台灣兩個重要 軍事基地之一。 1927年前(1927年在屏東新設飛行第八聯隊)是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 的陸軍基地,也是日本皇室成員行啟、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包括1923年昭和天皇臺灣行啟。 營區緊鄰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戰後由中華民國陸軍進駐,並在1966年納入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光復校區 […]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位於臺南市東區(日治時期為旭町), 為日治時期的臺灣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為日治台灣兩個重要 軍事基地之一。 1927年前(1927年在屏東新設飛行第八聯隊)是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 的陸軍基地,也是日本皇室成員行啟、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包括1923年昭和天皇臺灣行啟。 營區緊鄰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戰後由中華民國陸軍進駐, 並在1966年納入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光復校區 […]
臺灣府城是因康熙六十年(1721) 的朱一貴事件, 於是在雍正元年(1723) 臺灣知縣周鍾瑄開始修築木柵, 在這個時期所築的府城只有七門。 雍正十年(1732) 的吳福生事件,在雍正十一年(1733), 福建總督郝玉麟奉旨加植莿竹以強化城防。 而除此之外,還在小北門與後來小西門的位置建了大砲臺, 在大西門外設四座敵臺,小北門外設兩座敵臺。 乾隆元年時,始將七座城門改為石製,並建了十五座窩舖。 而 […]
東門路與勝利路交叉口,位處重要的交通要道, 大東門位居其中成了一處富有台南地標感覺的圓環, 東側門上寫著東安門,西側寫著迎春門, 城門維護的非常好,當時捍衛府城攻擊敵人的射擊口依然如初, 夜間燈光亮起時有如台南的凱旋門一樣的華麗。 清雍正元年(1723) 台灣知縣周鍾瑄就開始籌畫以木柵築城, 並闢建七座城門,到了清雍正3年(1725) 開始興工。 清乾隆元年,這七座城門改為土石造,並加建城門樓, […]
台南有許多「天然古蹟」,也有許多老屋再改造的 復古商店,這都讓這座城市古都的樣貌越來越完整。 「桑原商店」曾是閒置已久的電棒燙髮廊, 老闆將它租了下來,重整為昭和風格的甜點雜貨店。 果不其然,吸引了大量關注, 巷內的小店已躍升為旅遊台南的景點之一。 位在台南東區的冰店「桑原商店」,以深色木造與 鐵皮建成的平房,屋子架構的設計,充滿樸實無華的舊日式風格, 鐵皮上可見鏽跡斑斑,像是走過大時代的歲月, […]
1903 年,巴克禮牧師、伊莉莎白牧師娘在東門街買一間房子, 作為神學院教師的宿舍。 由於伊莉莎白牧師娘看見東門街附近教會醫院、 學校與教士傭工等本土信徒的信仰需要,禮拜日晚上就利用那裡 從事做佈道的工作,稱為「福音堂」,教「詩調」,傳道理,建立團契。 當團契人數變多後,就於禮拜二下午、禮拜三晚上有祈禱會, 便於東門附近的會友以及附近想要認識信仰的民眾參與聚會, 在 1906 年 6 月正式成為太 […]
「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 […]
「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