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 9 年( 1920 ),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將西部之 10 廳予以廢合,新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 5 州,而東部之臺東及花蓮港 2 廳照舊。原臺中、南投二廳再合併為臺中州, 臺中州以下共有 11 郡 1 市(分別為大屯、彰化、大甲、東勢、豐原、員林、北斗、南投、能高、新高、竹山等 11 郡及臺中市),州署設於臺中市, 至今仍為臺中市政府所在。 其中臺中市與大屯郡的 3 庄為今日臺中市的 […]
台中 街路隨拍 (49)
大正 9 年( 1920 ),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將西部之 10 廳予以廢合,新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 5 州,而東部之臺東及花蓮港 2 廳照舊。原臺中、南投二廳再合併為臺中州, 臺中州以下共有 11 郡 1 市(分別為大屯、彰化、大甲、東勢、豐原、員林、北斗、南投、能高、新高、竹山等 11 郡及臺中市),州署設於臺中市, 至今仍為臺中市政府所在。 其中臺中市與大屯郡的 3 庄為今日臺中市的 […]
台中 街路隨拍 (48)
大正 9 年( 1920 ),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將西部之 10 廳予以廢合,新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 5 州,而東部之臺東及花蓮港 2 廳照舊。原臺中、南投二廳再合併為臺中州, 臺中州以下共有 11 郡 1 市(分別為大屯、彰化、大甲、東勢、豐原、員林、北斗、南投、能高、新高、竹山等 11 郡及臺中市),州署設於臺中市, 至今仍為臺中市政府所在。 其中臺中市與大屯郡的 3 庄為今日臺中市的 […]
台中 街路隨拍 (47)
大正 9 年( 1920 ),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將西部之 10 廳予以廢合,新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 5 州,而東部之臺東及花蓮港 2 廳照舊。原臺中、南投二廳再合併為臺中州, 臺中州以下共有 11 郡 1 市(分別為大屯、彰化、大甲、東勢、豐原、員林、北斗、南投、能高、新高、竹山等 11 郡及臺中市),州署設於臺中市, 至今仍為臺中市政府所在。 其中臺中市與大屯郡的 3 庄為今日臺中市的 […]
台中 街路隨拍 (46)
大正 9 年( 1920 ),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將西部之 10 廳予以廢合,新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 5 州,而東部之臺東及花蓮港 2 廳照舊。原臺中、南投二廳再合併為臺中州, 臺中州以下共有 11 郡 1 市(分別為大屯、彰化、大甲、東勢、豐原、員林、北斗、南投、能高、新高、竹山等 11 郡及臺中市), 州署設於臺中市,至今仍為臺中市政府所在。 其中臺中市與大屯郡的 3 庄為今日臺中市的 […]
(初訪) 基隆 太平青鳥書店
太平山城位於基隆西岸,其歷史軸線與基隆港發展相依並存, 起源自早期山腳漁村,此區亦稱『罾仔寮』,「罾仔」即是 「漁網」的意思。 於五〇年代大量勞工移入,延地勢興建矮小密集的建物, 山城路徑雖看似蜿蜒複雜,但僅需依地勢向上,便可順利抵達 虎仔山頂以及著名的基隆地標。 伴隨西岸港區政策,由基隆市政府首先以山海的生活美學 進入聚落活化擾動,藉藝術共創逐步改善山城生活的空間, 也減少髒亂的場域,保留原有生 […]
漫步– 基隆 太平山城聚落
清朝年代的基隆,是個靠海生存的簡樸漁村, 直至民國50年代基隆港貿易興盛,為數眾多的碼頭工人、 移工與其家眷,輾轉來到基隆港, 並依著基隆火車站後站的山坡地區,興建興修一間間暫時或久居的 屋瓦住所與民生店舖,形成一個靠港生活的港口聚落, 稱作太平社區。 這幾年,隨著基隆港商貿業務移轉高雄港,碼頭工人與移工 也紛紛外移,太平社區彷彿被按下了時光暫停流逝的按鈕, 長滿雜草的褪色屋瓦、堆滿廢棄雜物或爛泥 […]
基隆 大沙灣歷史場景 巡禮
走進位於基隆東岸舊名為沙灣的「沙灣歷史文化園區」, 基隆港具標誌性的貨櫃與橋式起重機在身後映現,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如今腳踏著的堅實水泥底下, 曾經是一片柔軟的沙灘。 大沙灣地區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 考古團隊曾在地表下挖掘出新石器時代訊塘埔文化的 繩紋陶片。 附近一座看似不起眼小土牆,則是經歷1884年清法戰爭的 「大沙灣石圍遺構」,遺構包含土圍及土壘兩部分,在戰爭時 擔負起保護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