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空位於台北市文山區內,是木柵茶區東側的小溪谷, 因地質鬆軟因此河床在長年沖擊下被卵石鑽蝕造成坑坑窪洞, 溪水水流則似貓爪痕跡因而得名; 貓空鄰近台北郊區且有多條登山步道, 所以天氣晴朗時,便可從山上瞭望到整個台北風景, 夜晚更是成為欣賞台北夜景的勝地。 貓空昔日曾是台北市最大產茶區之一, 目前以觀光休閒為主將傳統茶藝與餐飲結合, 成為貓空的特色也是民眾渡過悠閒假日的好去處。 日治時期,張迺妙、張 […]
貓空位於台北市文山區內,是木柵茶區東側的小溪谷, 因地質鬆軟因此河床在長年沖擊下被卵石鑽蝕造成坑坑窪洞, 溪水水流則似貓爪痕跡因而得名; 貓空鄰近台北郊區且有多條登山步道, 所以天氣晴朗時,便可從山上瞭望到整個台北風景, 夜晚更是成為欣賞台北夜景的勝地。 貓空昔日曾是台北市最大產茶區之一, 目前以觀光休閒為主將傳統茶藝與餐飲結合, 成為貓空的特色也是民眾渡過悠閒假日的好去處。 日治時期,張迺妙、張 […]
從清朝時期,安溪移民大量湧入開墾,當時在這裡共有建 立起八個聚落,分別為:草湳、圓山、歧山、貓空、石坡坑、 苧仔園坑、吊硞坑和樟湖。 這裡存在有許許多多近代開發上的歷史紋理, 也有說不完的故事。 道光初年由來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新康里大坪社, 以張姓家族為主的「延」、「永」、「建」字輩,共同向墾首張啟明 用銀買入,張啟明所承給平埔族雷朗社番業戶君孝仔山埔壹所, 範圍為指南國小以下埔地,土名 […]
離開熱鬧的中山北路、轉入綠蔭遮蔽的步道,不久後就會 看到圓山貯水池。當年臺北人所仰賴的水道設施,如今已經退役, 靜靜供人觀賞。 再循著參道往前到神社,狛犬依然守在殿前, 只是主殿內的神祇已隨著政權的更迭而改變。 儘管物換星移,但不變的是神社依然散發出寧靜祥和的氛圍, 在嘈雜的都市裡更顯得獨特。 1920年代,隨著台北市的發展與人口的增加,原有的台北水道系統的 給水能力已經無法負擔整個大台北地區的用 […]
草山水道系統於2004年4月28日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古蹟審查 委員審議通過指定並經台北市政府公告為第111號市定古蹟。 興建於1928年3月,至1932年3月完工, 為日治時期台北市第二套飲用水源工程。 計有取水井、導水渠、水管、調整井、水管橋、氣曝室、發電所(三角埔 發電所)、貯水池等,共14項主要設施所構成,全長超過十幾公里。 部分設施迄今仍持續使用中。 草山水道系統主要依佐野藤次郎工學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北藝中心,位於士林。 是由臺北市政府監督的行政法人機構,為臺北市專業文化展演設施, 基地位於劍潭士林夜市舊址,佔地約2公頃。 工程自2012年動工, 原計畫於2014年完成主體工程、2015年試營運。 2016年承包商理成營造倒閉停工, 後續工程重新發包後於2021年完工。 2008年,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建築設計經國際競圖決定, 由雷姆·庫哈斯創立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及姚仁 […]
明治三十八年(1905),時值日本統治臺灣的最初十年,在台灣總督府 對於菸草種植、加工及銷售的控管之下,為了彌補財政稅收上的捉襟見肘, 而有計畫地推行「台灣菸草專賣制度」。 明治四十四年(1911),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在台北市上奎府町4丁目1番地 開始興建「台北菸草工場」,專門負責菸草生產及加工製造。 之後由於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捲菸除供應台灣市場所需之外, 也供應給在中國大陸華中、華南等地區打仗的 […]
松山文創園區,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占地6.6公頃,其前身為 建於1938年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 為臺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也是第一座專業的捲菸廠。 明治三十八年(1905),時值日治臺灣的最初十年, 在台灣總督府對於菸草種植、加工及銷售的控管之下, 為了彌補財政稅收上的捉襟見肘,而有計畫地 推行「台灣菸草專賣制度」。 明治四十四年(1911),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在台北市上奎府町4丁目 […]
臺北大巨蛋,或稱臺北文化體育園區、臺北巨蛋, 是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的多功能室內棒球場, 是臺灣唯一的巨蛋級場館。 為了跟早已啟用的臺北小巨蛋區別, 因此稱為「臺北大巨蛋」。 巨蛋園區坐落於光復南路、忠孝東路與市民大道之間,並相隔忠孝東路 與國父紀念館對望,另以國父紀念館站為主要交通疏運設施。 整個園區由臺北市政府以BOT模式交由遠雄集團旗下的遠雄巨蛋公司 興建及營運到2062年,區內設置的項目除巨蛋 […]
北門區為昔日倒風內海淤淺泥積而成,急水溪自北門區 橫貫流入臺灣海峽,沿海有紅樹林分布,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主。 北門區原來是倒風內海急水溪口外的沙洲島, 舊名「北門嶼」,因位於臺灣府北方而得名, 是過去倒風內海與臺江內海各港口往來的航運必經孔道, 大約在清乾隆末年到嘉慶年間因泥沙淤積而與陸地相連。 道光年間曾大力發展鹽業, 在日治初期一度因廢止鹽專賣而沒 […]
北門中洲開基祖陳一桂妻鄭細娘之墓,相傳為鄭成功堂姑, 鄭墓在小丘北側轉彎處的南向小徑旁,小徑旁雜草過膝,由路口 進入小徑約30公尺處有西向路痕仔,沿此而入約10公尺 即可見坐北的鄭墓。 墓碑為花崗石材,刻有晉江顯紕陳門鄭氏墓字樣, 應是後來重修之墓,盛傳為假墓,真墓則無人知曉, 理由是怕被人破壞風水。 學甲地區為倒風內海的一部分,不少土地在先民拓墾時,未如現在確定。 目前所知最早拓墾的三個中心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