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尾山位於楠梓仙溪的東側,海拔達318公尺, 屬於玉山山脈的尾稜,數百年前即以「旗尾秋蒐」之景色 入列清代台邑八景,亦是當今台灣小百岳之一, 因山頂地形成鋸齒狀,恰似清朝的三角絞龍旗, 故稱為旗尾山,與楠梓仙溪另一端的鼓山, 形成「旗鼓相當」之勢, 是旗山區地名的由來。 旗尾山登山步道是座極富挑戰性的路線, 共有三處登山步道,第一、第二步道難度較高,沿著佈滿奇石 的稜線攀爬,需雙手雙腳協調並用,方 […]
左鎮 二寮 觀日未果
攝影界流傳著日出三大聖地:北格頭、中五城、南二寮, 其共通點是擁有壯美的低海拔雲海, 二寮日出更是全臺灣海拔最低的觀日出勝地, 被譽為「最接近城市的曙光」。 清朗天氣時趕在破曉前,立高地眺望東方,中央山脈於晨光 中浮現,陽光自山後躍出,光束斜射而出,彩光打亮白堊山丘, 月世界隨著天光的潑灑,在色彩變幻無窮的雲霧中顯露真貌, 竹影搖曳在晨曦中,一幅潑墨山水畫卷就此鋪開在眼前。 近年來新建的全新觀景平 […]
里港 中山路 韓家古厝
里港鄉舊稱「阿里港」。可能源自平埔族語。 坊間亦傳聞清康熙年間,有一姓氏不詳而名阿里者, 在下淡水溪畔販賣冰品。 原為平埔族居住之地,荷蘭時期的「台灣番社戶口表」 就有塔樓社的記載。康熙末葉後亦有平埔族武洛社人在此活動。 漢人的開發則在康熙末年,總兵藍廷珍及其族弟藍鼎元奉命平定 朱一貴事件後,其麾下數百名士兵卻不願離開。 雍正七年(1729年),藍鼎元長子藍雲錦率族返回阿里港從事開墾, 後代成為著 […]
原 里港郵便局 及其附屬建物
前清康熙60年,南派總兵藍廷珍暨其族弟籃鼎元戡平 朱一貴之亂後,其度下漳泉兵士有不願歸者百餘人,留於此 從事墾荒始成村落。 更於雍正4年有漳泉人士莊鄉生、張者學、藍仲觀、陳遜行等人 率其族黨來往而逐漸殷振, 在其50年前,今過江村(原名過江仔)北有溪流(即下淡水溪) 有不詳姓氏而名阿里者,於溪畔構盧而居,販售冷食是為里港 原始住民,迨至村落形成,商業勃興, 由東港以竹筏舶運貨物沿溯下淡水而來。 ( […]
里港 藍高川家族墓園
清康熙六十年(1721),廣東南澳總兵藍廷珍及族弟 藍鼎元來臺征討朱一貴,朱一貴之亂平定之後,藍家安排一部分 族人定居於此地, 藍家遷台定居一世祖藍雲錦(藍鼎元長子)移民開墾阿里港, 「定玉田,建福德正神祠」[3],成為漢人拓墾屏北平原之肇始。 藍鼎元家族長子自藍雲錦移居阿里港以來,在阿里港周圍大力拓墾, 終於成為阿里港首屈一指的大墾戶。 直到藍鼎元之第五世嫡孫藍見元時代, 藍家仍然擁有七百多甲的 […]
里港 玉田 藍高川故居
前清康熙60年,南派總兵藍廷珍暨其族弟籃鼎元戡平 朱一貴之亂後,其度下漳泉兵士有不願歸者百餘人,留於此從事 墾荒始成村落。 在其50年前,今之過江村(原名過江仔)北有溪流一道(即下淡水溪) 有不詳姓氏而名阿里者,於溪畔構盧而居,販售冷食是為里港之原始 住民,迨至村落形成,商業勃興,由東港以竹筏舶運貨物 沿溯下淡水而來。 (乾隆年問)乃冠以原始住人之名謂之阿里港, 以商業興盛僅亞台南,由是沿稱,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