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2年4月至7月舉辦「李義弘:回顧展」, 聚焦其山水/風景類型的繪畫,回顧他自1966年以來,長達 55年的創作歷程。 這是李義弘在北美館的首次個展, 也是他年逾八旬最完整的一次展覽。 李義弘(1941-)早年曾在基隆的國民中學任教, 並追隨書畫名家江兆申(1925-1996);1978年後轉向專職創作。 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搜盡臺灣奇特 地形,也赴海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2年4月至7月舉辦「李義弘:回顧展」, 聚焦其山水/風景類型的繪畫,回顧他自1966年以來,長達 55年的創作歷程。 這是李義弘在北美館的首次個展, 也是他年逾八旬最完整的一次展覽。 李義弘(1941-)早年曾在基隆的國民中學任教, 並追隨書畫名家江兆申(1925-1996);1978年後轉向專職創作。 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搜盡臺灣奇特 地形,也赴海外 […]
李義弘,字在川,1941年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南州北門郡西港庄 (今臺南市西港區)。幼時家貧體弱,協助宮廟庶務的 父親經常揹著他往返宮廟與中藥店把脈抓藥。 因此,他自幼即對佛像、龍柱、壁畫產生興趣; 對於中醫師案頭的筆、墨、紙、硯,也心有所好。 初中和高中時期,都曾獲得「南部七縣市美術比賽」水墨畫組第一名。 1963年至1966年,他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 國畫組就讀,正式進入書畫創 […]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1912-1996), 其作品一直是臺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 幼時曾入日人稻垣藤兵衛創立的稻江義塾接受啟蒙教育, 故而洪瑞麟甚早即接觸人道主義的薰陶,亦開啟對關懷農民、 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米勒、梵谷之關注。 留日期間,受獨立美術團體如春陽會的在野精神影響, 呈顯如以日本貧民窟為題的風景畫等,著名的〈山形市集〉則呈現出 洪瑞麟對於「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 […]
CAFE ACME|北美館位於基隆河堤畔,比鄰著百年古蹟圓山別邸 (原台北故事館),以及台灣現代藝術的最高殿堂 – 台北市立美術館, 這裡是繁忙的台北市中難得的藝術淨土。 同時這也彰顯了CAFE ACME北美館分店的藝文氣息。 透過咖啡、早午餐和藝術,ACME持續傳遞著品牌的精神及型格, 實踐藝術和生活的結合,並期待能在此和大家一同分享。 就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純白網美風格咖啡廳 […]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位於臺北市中山區花博公園 美術園區內,成立於1983年12月24日,是臺灣第一座當代美術館 與第一座公立美術館。 作為臺灣首座公立美術館, 自開館以來即肩負推動臺灣現當代藝術的保存、 研究、發展與普及之使命。 臺北市立美術館由臺灣戰後建築師高而潘所設計, 建築採取低限灰白的國際現代主義風格,融合華人傳統建築 四合院,以懸臂飛廊形式將斗拱元素交疊堆砌為「井」字形 建築主體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