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斗子海濱公園,有完善的步道、涼亭、及觀海平台, 除可欣賞基隆嶼風貌,望著浩瀚大海,吹著徐徐海風, 更讓人心曠神怡。 海岸邊多海蝕地形,如: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溝等等, 各種怪石奇岩引人無限聯想。 八斗子海濱公園的最高點就是101高地, 因海拔高101.1公尺而得名,這裡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景點, 360度的視野,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各是一番風情。 在這裡可眺望九份、番仔澳灣及望海巷等, 東北角最著 […]
八斗子海濱公園,有完善的步道、涼亭、及觀海平台, 除可欣賞基隆嶼風貌,望著浩瀚大海,吹著徐徐海風, 更讓人心曠神怡。 海岸邊多海蝕地形,如: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溝等等, 各種怪石奇岩引人無限聯想。 八斗子海濱公園的最高點就是101高地, 因海拔高101.1公尺而得名,這裡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景點, 360度的視野,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各是一番風情。 在這裡可眺望九份、番仔澳灣及望海巷等, 東北角最著 […]
八斗子地區位於台灣東北角,冬季受強烈東北季風直接吹襲, 造就許多不同的自然生態,迎東北季風面可見遼闊的草原區, 背風面則是小灌木林甚或是濃密的森林, 同時海岸亦孕育出各種海蝕景觀: 蕈狀岩、豆腐岩、蜂窩岩、壯麗的海蝕崖及隆昇的海蝕平台, 沿岸亦有珊瑚礁,海洋生物的多樣性真是令人驚嘆。 此外,站在至高點—七斗子山,向西可眺望富貴角、野柳岬、 和平島,向東可遠看鼻頭角及番仔澳岬,北部崎嶇多變化的海灣 […]
八斗子地區位於台灣東北角,冬季受強烈東北季風直接吹襲, 造就許多不同的自然生態,迎東北季風面可見遼闊的草原區, 背風面則是小灌木林甚或是濃密的森林,同時海岸亦孕育出 各種海蝕景觀:蕈狀岩、豆腐岩、蜂窩岩、 壯麗的海蝕崖及隆昇的海蝕平台, 沿岸亦有珊瑚礁,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真是令人驚嘆。 潮境公園位於八斗子半島東側,面積約1公頃, 臨望海巷海灣(或稱為換番大澳),此處綠草如茵, 風景遼闊寬廣,可眺望 […]
早在漢人來到以前平埔原住民巴賽族雞籠社就已住在該島, 16世紀漢人航海時稱該島為大雞籠嶼, 西班牙統治時期西班牙人在和平島築城,稱為聖薩爾瓦多城。 清代時漢人又因住在島上的平埔族關係稱該地為「社寮」, 日治時期行政區為社寮町, 但是島名仍稱「社寮島」。 戰後改為和平島…… 諸聖教堂(Todos los Santos Church ) 是位於和平島平一路 的天主教教堂遺址,為 […]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 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人更曾以 基隆的和平島做為經略臺灣的基地; 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 移入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 明天啟6年(1626),西班牙人在雞籠舉行佔領儀式,開始駐兵 在社寮島(今和平島)及港口,興建城堡、教堂等,旋為荷蘭人所逐。 鄭氏王朝1662年統治臺灣,而在西元1683年降清, 清 […]
和平島是座落於東海的島嶼,位處基隆市中正區, 基隆港東北方,是距離臺灣最近的島嶼,相隔僅有75公尺, 其以臺灣第一座跨海大橋「和平橋」連接。 島上的原住民巴賽族稱此島為「tuman」, 漢人入墾後則稱為「大雞籠嶼」或「大雞籠山」。 1870年代,為了與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即今基隆嶼) 區隔以免混淆,改名「社寮島」(又稱社寮嶼); 戰後改為現名。 為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 也是基隆最早 […]
基隆潮藝術歷經疫情延期, 終於在 2022 年 6 月 10 日到 19 日期間盛大開展! 「2022 基隆潮藝術」以「未來島航」為命題, 從修復完工後首次開放的「漁會正濱大樓」出發, 串連「海上美術館」及「阿根納造船廠」等特殊展覽場域, 總共搜集 17 為藝術家 17 件作品,一起將觀眾帶進 基隆的海港文化,探索在地歷史 也同時思考海洋永續的議題。 2022 基隆潮藝術將在漁會正濱大樓、舊正濱派 […]
原名水產館的漁會正濱大樓,乃日治時期基隆漁港(正濱漁港) 旁最重要的漁業行政中心,昭和9年(1934) 由臺北州水產會向 台灣銀行借款四十萬圓興建,昭和10年(1935) 落成啟用。 再由漁獲銷售額中抽取百分之二點六以償還借款。 建築為台北州土木課技師所設計,水產館內由許多單位共同使用, 包含台灣水產會社漁市事務所、請願巡查結所、州水產試驗場等, 併設有郵局、食堂、標本室,天台上設氣象觀測所及信號 […]
1896年日軍在大沙灣設立「基隆要塞指揮所」, 1909年更名為「基隆要塞司令部」, 日治時期為北台灣最高之軍事指揮中心。 前身亦是基隆陸軍兵器支廠及築城部基隆支部, 成立之後仍執行兵器與築城,並納礮兵與工兵兩部門, 成為基隆要塞的最高單位。 明治29年(1896年)日軍在基隆設立「基隆要塞指揮所」, 明治36年(1903)正式成立「基隆要塞司令部」,其管轄範圍, 涵蓋了基隆、澳底、金山、淡水、新 […]
2022 基隆潮藝術在漁會正濱大樓、舊正濱派出所、 正濱漁港色彩屋、阿根納造船廠以及西班牙諸聖教堂 考古遺址帶來多展區的展覽。 該次活動共有國內、外13組藝術計劃進駐創作, 作品則分布於基隆文化中心廣場、正濱漁港與阿根納造船廠; 希望讓藝術與生活在基隆匯流,並邀請民眾脫離日常軌徑, 翻新基隆地景面貌,透過腳步感受在地獨特的藝術氣息。 其中,韻味獨具的廢墟遺址「阿根納造船廠」, 於夜晚以數位科技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