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風情(九) 臺南驛 原州知事官邸
臺南車站舊稱「臺南驛」,最初興建於1900 年,昭和九年(1934)改建為水泥建築,1936年車站重建工程完畢,當時負責的主要工程師為日本建築師<宇敷赳夫>,他捨棄繁複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運用簡潔有力的「折衷建築」為樣式,在當時是唯一擁有鐵路旅館的車站,風靡一時….. 改建後的台南車站為二層樓的建築,二樓規劃成「鐵道飯店」共九間房間,西洋式的套房設計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飯店,也 […]
臺南車站舊稱「臺南驛」,最初興建於1900 年,昭和九年(1934)改建為水泥建築,1936年車站重建工程完畢,當時負責的主要工程師為日本建築師<宇敷赳夫>,他捨棄繁複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運用簡潔有力的「折衷建築」為樣式,在當時是唯一擁有鐵路旅館的車站,風靡一時….. 改建後的台南車站為二層樓的建築,二樓規劃成「鐵道飯店」共九間房間,西洋式的套房設計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飯店,也 […]
當火車行駛至<追分>時,就表示已抵達海線鐵路的終點,<追分車站>正是海線鐵路的最末站,接著便要在彰化站與山線鐵路相會。車站位於台中縣大肚鄉王田村追分街,建於日治時期(1922),距今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此次追分,並不是搭乘火車而來, 而次專程路過而來 追分車站位於台灣臺中縣大肚鄉,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海岸線的鐵路車站。「追分」為日文漢字,為「分岐路」的意思,因早 […]
台灣<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為我國政府首度推動採取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國家基礎建設,總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5,000億元,路線行經台灣西部14個縣市,77個鄉鎮,32個都市計畫區。整個工程施作主要包含土建工程、車站工程、軌道工程、基地工程及核心系統工程等項目。 台灣高速鐵路計畫由台北至高雄全線共設置十個車站,包括已完成之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左營等七站以及將來可能增設之苗栗、彰化 […]
<臺中車站>位於台灣臺中市中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中線的鐵路車站。車站主體建築外觀紅、白相間,是一座混合日本風格與文藝復興風格的紅磚建築;月台遮棚為Y字型,鑄鐵於國外訂作,再運至台灣組裝;目前為國家二級古蹟。是除了新竹車站外, 仍保留下來少數日治時期火車站中的代表作品….. 現今的臺中後站,過去曾為台糖鐵路中南線(臺中—南投:開行五分車)的端點站。其後, 中南線廢止,僅保留 […]
位於大甲鎮大安溪北的<日南火車站>,目前每天祗停靠約30班次南、北線普通車,車站的建築建築於於大正十一年(1922),已接近90年歷史的老車站,建築造型大致是英、德混合築體,迄今主要結構都極為完整,維持原有風格實為難得,成為縣定古蹟….. 根據<苗栗縣志>記載: <日南莊,在縣治之西南,距城五十二里…..在大甲堡內><番社 日南社, […]
瑞芳-深澳段的<深澳線>於1965年4月8日開通,並且開始辦理整車貨運;1967年8月25日延伸通車至水湳洞,兼辦客、貨運。後來為配合北部濱海公路興建,功能逐漸被取代….海濱、濂洞兩站於1977年12月1日停止營運;次年1月11日海濱站恢復營運。 但隨著道路完工後公路交通的競爭,全線最後仍於1989年8月21日停止辦理客、貨運,僅保留瑞芳站至深澳火力發電廠的區間,供運煤列車 […]
由瑞芳火車站分叉出來的<深澳線>鐵道,沿著與調和街平行的路線穿過好幾座隧道後,往北來到東北角海岸,也就是現今濱海公路的位置。深澳線鐵道雖也曾辦過客運,但因營運不佳停駛,而且後半段已拆除,只留下瑞芳到深澳火力發電廠這一段還有鐵道留存…..目前進行整頓中,未來將恢復行駛至海科館。 <深澳線>鐵路自民國 48年 8月起開始建造,雖為運送深澳電廠所需要的燃煤而興建,不過 […]
<高雄火車站> 昭和十四年(1939)動工興建,昭和十六年(1941)六月竣工落成啟用。高雄車站是日治時期最後一個完成的車站,為了要做為新高雄市的中心,因此站外保留了一大片的廣場配合正面興建的寬廣馬路—昭和通,突顯其開闊雄偉的景象,當時火車站偃然是成為高雄市的地標。 台灣鐵路在清朝時僅築成基隆至新竹段,日本人佔據台灣後,在台灣南北兩端分段興建台灣鐵路,於一九○○年築成高雄至台南間之鐵路 […]
基隆七堵火車站(舊前站)拆遷重組工程近日已完工啟用。整修後的木造七堵舊前站,不少路過的人看到這座日式建築,都對其風情感到驚豔…能夠對於舊建築予以保存及活用,值得肯定欣賞完日式的車站後,也帶你走一走七堵的市街 七堵區在清代屬<基隆廳石碇堡>。日治初設台北縣基隆支廳,分五堵、暖暖、瑪陵坑等三區,轄有五堵、友蚋、瑪陵坑、七堵、草濫、六堵、鶯歌石、八堵、碇內、港口等十庄及暖暖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