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 細湖頂 晴園山莊 (下)
南庄鄉以鄉治所在地,也是全鄉最大聚落的南庄而命名。 南庄聚落古名「南莊」,係因位於較早開發的田尾莊(今田美村)之南而得名, 日治時期始改名南庄,戰後改為南庄鄉; 有別於其他鄉鎮,二戰後日本行政區中的「街」改為鎮,「庄」則改為鄉; 例如頭份街改為頭份鎮,公館庄改為公館鄉;但由於南庄僅二字, 因此僅短暫改為南鄉,不久旋即保留庄字,成為南庄鄉。 在有歷史記載以前,南庄地區為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的生活範圍 […]
南庄鄉以鄉治所在地,也是全鄉最大聚落的南庄而命名。 南庄聚落古名「南莊」,係因位於較早開發的田尾莊(今田美村)之南而得名, 日治時期始改名南庄,戰後改為南庄鄉; 有別於其他鄉鎮,二戰後日本行政區中的「街」改為鎮,「庄」則改為鄉; 例如頭份街改為頭份鎮,公館庄改為公館鄉;但由於南庄僅二字, 因此僅短暫改為南鄉,不久旋即保留庄字,成為南庄鄉。 在有歷史記載以前,南庄地區為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的生活範圍 […]
南庄鄉以鄉治所在地,也是全鄉最大聚落的南庄而命名。 南庄聚落古名「南莊」,係因位於較早開發的田尾莊(今田美村)之南而得名, 日治時期始改名南庄,戰後改為南庄鄉; 有別於其他鄉鎮,二戰後日本行政區中的「街」改為鎮,「庄」則改為鄉; 例如頭份街改為頭份鎮,公館庄改為公館鄉;但由於南庄僅二字, 因此僅短暫改為南鄉,不久旋即保留庄字,成為南庄鄉。 在有歷史記載以前,南庄地區為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的生活 […]
白冷圳創建於昭和3年(1928), 原專為灌溉台灣總督府大南庄蔗苗養成所 蔗苗繁殖場而設,光復後改為農林廳種苗場。 日本政府在昭和2年(1927)開始有灌溉設施之想法,並獲得當時議會 通過花費日幣145萬餘圓之預算,於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 昭和7年(1932)5月完工,施工時間為3年6個月, 總計工程費為104萬圓,並於9月完成通水試驗, 10月14日舉行通水儀式。 在儀式中由台灣總督 […]
暗影山,又名酒桶山,位於臺中市太平區頭汴里與東汴里交界的山, 近新社區界,為烏溪(大肚溪)支流茄苳寮溪、茅埔坑溪與大甲溪支流 抽藤坑溪的分水嶺。 山頂海拔995.2公尺,立有三等三角點4181號,為臺灣小百岳, 也是臺灣所有海拔1000公尺以下; 且有三等以上三角點的山中,海拔最高者。 山脊略呈O形走向,包圍大湖桶坑的源頭, 南麓有大湖桶坑溪支流匯集而成的仙女瀑布。 山脊以西與大崩山相望,北北西方 […]
柑坪社區所在的柑坪里,舊稱「柑仔瀨」, 是瑞芳最早形成聚落的地區, 昔日有基隆河渡口,是淡蘭古道途中一處休憩及補給點。 早期有一家商店,名叫做「瑞芳」, 往來行旅,彼此打招呼時, 常說:「來去瑞芳」 久而久之,瑞芳就成了這裡的正式地名。 日治時期瑞芳市區的發展移向現在的火車站一帶, 而這裡就被稱為「內瑞芳」。 秀崎山、瑞芳山、龍潭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瑞芳公園後方, 合稱為「瑞芳三山」,為基 […]
秀崎山,海拔195m,省府地政處測量局四等控制點。 續前行有座碉堡。展望極佳,可眺望白象山、弘明寺。 這裡應該是眺望白象山的最佳地點。 旨雲宮叉路,續行北36鄉道。 潛龍在淵石壁,礦業鉅子李建興在岩壁上的題字,位於路右測。 白象山登山口,保線路入口無路條, 但路況良好,一路往上。 白象山(弘明山),海拔約180m,無基石。 因山腰有弘明寺而被Paul Lee兄暫名為弘明山, 經查弘明寺有碑銘記載: […]
「南子吝山」可能山友一時意會不過來,然而用台語「湳仔面」說就很容易理解。 沿著這條全長不到一公里的步道而上,儘管有些坡度但整體平穩好走,途中有座休憩 觀景涼亭,是眺望無敵美景的最佳駐腳點,登高後可飽覽南雅漁港聚落全景, 遼闊的海灣小鎮景色、以及層層疊疊的翠綠山巒,絕對讓人大呼值得。 除此之外,天氣晴朗時還可俯瞰南雅奇岩、鼻頭角、基隆山、基隆嶼、 陰陽海等岬灣景觀,以及半屏山、無耳茶壺山的壯闊山景, […]
三汀山,日治時期舊稱埤頭山,是太平區聖和里的一座山, 海拔484公尺,是聖和里最高點,也是台灣小百岳之一, 又有望高寮一稱。 山脊北連廍子坑山,兩山構成烏溪支流廍子溪、頭汴坑溪的分水嶺。 山頂附近有聯勤總部設立的陸補145號三等三角點基石, 日治時期曾還設有一等三角點基石,但柱石部分於日治後期遺失, 僅剩底部的磐石留存。 一旁建有觀景台,視野良好,可向西俯瞰一江橋、頭汴坑溪, 以及遠方的臺中市區與 […]
2020台灣燈會以「璀璨台中」為主軸,並根據場地特色, 以「童趣樂園」、「森林秘境」、「藝想世界」為主題規劃, 主展區在后里花博園區,占地約35公頃, 自109年2月8日至23日展出,共16天; 副展區文心森林公園面積約8.8公頃,展期自 12月21日至109年2月23日,共65天。 主展區后里森林園區以「森林秘境」為主題,規劃有倡議社區 與環境共存的「里山禾樂燈區」、融合新住民多元文化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