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 富基海岸岩石之美
舊名為「打賓」或「打鞭」的富貴角,清乾隆27年(1762),荷蘭人法倫泰在其著作 《新舊印度誌》中,將富貴角記為「hoek」,意思為海岬,後人便採其譯音稱此地為「富基角」, 直到日治時期才更名為「富貴角」。 老梅公園,由於位在富貴角岬及石門礁岸所形成的老梅海灣地形內, 因此來到這裡可同時觀察風稜石、沙丘和礁岸等三種海岸地形景觀及濱海植物。 公園規劃有完善的步道,以及烤肉、露營等遊樂 […]
舊名為「打賓」或「打鞭」的富貴角,清乾隆27年(1762),荷蘭人法倫泰在其著作 《新舊印度誌》中,將富貴角記為「hoek」,意思為海岬,後人便採其譯音稱此地為「富基角」, 直到日治時期才更名為「富貴角」。 老梅公園,由於位在富貴角岬及石門礁岸所形成的老梅海灣地形內, 因此來到這裡可同時觀察風稜石、沙丘和礁岸等三種海岸地形景觀及濱海植物。 公園規劃有完善的步道,以及烤肉、露營等遊樂 […]
原名富基角燈塔的富貴角燈塔,塔身原為八角形鐵造, 1962年改為八角形混凝土塔身,外表為黑白平行相間的條紋,是台灣本島最北的燈塔。 富貴角燈塔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二座燈塔, 係因為日本人為了建造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底電纜以及航路設備。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秋、冬季節常出現濃霧,因此在塔內附設「霧笛」, 這是首次在台灣出現的航路標誌。 起建於明治29年(18 […]
虎豹潭位於泰平村泰平國小附近,是北勢溪北支流源頭, 潭邊兩座山丘,形似猛虎與雲豹霸守,故以名之。 潭深丈餘,清澈如鏡,四周景色宜人,每逢假日皆有登山者或青年學生前往遊玩, 飽覽潭光水色之美。前往虎豹潭,沿雙泰公路驅車半小時即達。 《噶瑪蘭廳輿圖纂要》所云: 「噶瑪蘭未入版圖以前,為生番藪;設官定制後,又以地廣人稀,未能悉墾。」 雙溪南境的大坪地區當時「當人力未及之時,棄為荒埔。」 兇險未測,因 […]
天鵝洞位處基隆中正公園 旁,成功國中與崇右技術學院之間的一處山坳。 一般遊客都是直接進入中正公園 ,相對的這處寧靜的天鵝洞 就較少有遊客知道。 天鵝洞 以及基隆早起會的亭台樓閣,造型十分奇特,似乎有著台灣與大陸的風格, 有傘狀圓柱形的「天鵝亭」、八角樓台的「挹翠亭」、緊靠崖壁的「雍熙堂」、「春暉亭」、 擁有海洋風貌的「虛舟閣」、八面玲瓏的「早起亭」以及四面朱紅的「愛晚亭」。 基隆中正公園天鵝洞,有 […]
粗坑口位於四腳亭附近,清代屬石碇堡四腳亭庄, 乾隆時泉州籍林姓移民最早入墾此地。 日治時期,本地 發現煤層,大力開採,而發展成為礦業聚落,居民多從事礦業相關的工作。 礦脈枯竭之後,採礦結束,粗坑口聚落隨之沒落。 近年來,鎮公所整修粗坑口步道(古道),村民整地時又發現了保存完整的煤窯遺址, 因此這個寂寥的山區聚落才逐漸吸引遊客的造訪。 在粗坑口路(瑞八公路)一巷的巷口,也豎立了醒目的 […]
桃源谷昔名為牛埔山、或稱為綑牛仔山,位於雪山山脈主脊北段的灣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 是早期農閒時候,孩童放牧與嬉戲之地,如今是頗受遊客喜愛的健行路線之一。 以長達三公里的綠草平緩山坡著稱,峰頂獨立標高為海拔554.7公尺, 桃源谷大草原的坡地傾斜將近30度,迤邐400至500公尺,有如一張大自然用心編織的綠色地毯, 天氣晴朗時從草原上可以360度的視野,東望太平洋、北眺龍洞岬。 秋冬季節,強勁的 […]
桃源谷原名「大牛埔」是一片山頂大草原,本是農家牧牛之地, 濱臨東北角海岸線,視野之遼闊更勝於陽明山擎天崗。 桃源谷為東北角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之一,早期為傳統登 山的路線,須發上二至三小時路程, 因貢寮鄉吉林產業道路,鋪設柏油路面並加寬路面使得前往桃源谷,汽車可抵登山口, 只須一公里石階路程, 不需發很大的體力,輕輕鬆鬆20分鐘路程即抵草原, 算是北部東北角相當熱門登山路線…… […]
報時山,又名水螺山,海拔260公尺, 據聞日治時期設有警報器,作為空襲警報及定時鳴放之用,故得其名。 短短的報時山步道,不但輕鬆好走,景觀更是一流,可說是CP超高的步道。 於瑞芳勸濟堂北方木棧道上行,途中朝日亭是欣賞日出的好地點,山頂無三角點, 終點觀景台有360度的視野, 可欣賞基隆山、無耳茶壺山、陰陽海、十三層遺址、金瓜石、金水公路等地, 層層山巒及海天一色盡收眼底, 秋季時,滿山的芒花會 […]
「茶壺山」又名「無耳茶壺山」或「獅子岩」,座落在金瓜石東邊,海拔約為六百公尺, 由於山形特別成為金瓜石的地標,從九份往雙溪的一零二號公路望去,山頂的岩峰就像是一只沒有耳朵的茶壺, 因此又被叫做無耳茶壺山。 而從接近樹梅或粗石山的地方看它,卻又像一個獅子頭,所以有二種稱呼。 「茶壺山」是一個由沈積岩矽化的角礫構成的山體,本身也是一個礦體, 日治時期此處曾發現金礦,組成礦體的岩石主要為矽化的砂岩和頁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