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 內湖 金面山 (剪刀石)
台北內湖的金面山步道是鳥瞰台北城市風光的好去處, 金面山不過海拔258公尺,金面山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在安山岩地質中含石英, 陽光照耀下閃閃動人,因此得名。 半山腰上有清代採石場的古蹟,此處的山石曾作為光緒年間台北城市的建材來源。 在金面山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頂點的剪刀石, 命名的原因則是因為從碧山巖方向看來有突出感。 由內湖區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上山, 登山口旁邊有座小橋,旁邊有高聳垂直的大岩壁 […]
台北內湖的金面山步道是鳥瞰台北城市風光的好去處, 金面山不過海拔258公尺,金面山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在安山岩地質中含石英, 陽光照耀下閃閃動人,因此得名。 半山腰上有清代採石場的古蹟,此處的山石曾作為光緒年間台北城市的建材來源。 在金面山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頂點的剪刀石, 命名的原因則是因為從碧山巖方向看來有突出感。 由內湖區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上山, 登山口旁邊有座小橋,旁邊有高聳垂直的大岩壁 […]
猴山岳登山口的道路旁,有豎立一路線導覽圖, 稱步道為「猴山岳步道」。 爬一段石階走上,頂著太陽,無樂趣可言,經一小茶園及高壓電塔, 進入森林後,遮蔭稍好。不久終於走出步道,接上馬路。 旁有餐廳為猴山岳土雞城。 往馬路下坡方向望去,前方聳立一座山頭, 形似猴頭,應該就是猴山岳。 確認登山口就在前方下坡轉彎處,一間民宅旁。 泥徑陡上,不一會兒就出現繩索。 踩著樹根岩石,拉著繩索向上,累了就稍停休息喘口 […]
大尖山標高460公尺,背倚五分山群北臨基隆河,嚴格說來是四分子尾山西北稜 的一個稜肩,但因此稜走向到此斷落,由左右兩側斜抵基隆河而形成一座山錐; 由汐止仰望真是尖得可以,故名「大尖」。 茄苳,是樹名。這種樹在台灣各地都看得到,也有不少地方是以茄苳為地名。 茄苳古道位於汐止茄苳腳地區, 是昔日該地區通往石碇的一條古道,古道沿著溪谷, 古道越過 的四分尾山,舊名則為「茄苳腳山」。 這條古道抵達 […]
泰安瀑布位於七堵南方的草濫山區,又稱草濫山瀑布,因過去交通不便, 反而保留了純樸自然的景色,景致優美清麗,規畫有烤肉區露營區、戲水區及環山步道, 為一大眾化的露營、踏青去處。 自瀑布入口進入後,分成二條林蔭步道, 左側步道沿溪闢建,略具原始叢林的面貌, 循行可抵露營區及烤肉區;露營區因乏人使用,已顯荒蕪。 若自入口循右側步道上行可抵泰安瀑布;瀑高約20公尺,自山壁傾瀉而下, 聚成一泓清潭, 於 […]
大尖山可說是汐止的「後山」,標高460公尺,由汐止遠望,可以說是尖得可以, 故有「大尖」之名,因山景秀麗,又有「秀峰」之名,登頂四望,遠近名山勝景盡入眼簾。 山間多廟觀,往來朝拜者眾,此外,因大尖山多瀑布, 每至假日便有眾多登山健行的遊客。 茄苳,是樹名。這種樹在台灣各地都看得到,也有不少地方是以茄苳為地名。 茄苳古道位於汐止茄苳腳地區, 是昔日該地區通往石碇的一條古道,古道沿著溪谷, 古道越過 […]
大尖山標高460公尺,背倚五分山群北臨基隆河,嚴格說來是四分子尾山西北稜 的一個稜肩,但因此稜走向到此斷落,由左右兩側斜抵基隆河而形成一座山錐; 由汐止仰望真是尖得可以,故名「大尖」。 秀峰是大尖山風景區的另一個名字,因其秀麗美景而成名, 其中秀峰瀑布,氣勢磅礡的瀑布,高十餘公尺,陡崖峭壁,流洩的瀑布,十分壯闊, 更壯觀的是其山壁達數百公尺,平整的宛如石板。 秀峰瀑布位於汐止大尖山山腰,雨季水 […]
皇帝殿位於石碇區,由於山區之地質年代尚 屬幼年期, 故多懸崖深壑、尖石插天等特殊景觀, 其中永定石霸尖直指石碇,直線距離就有4公里長,是難得的岩場。 東峰標高593公尺,西峰560公尺,天王 峰(中峰)562公尺, 天王峰剛好位於這條脊稜的中間位置。 本區山勢雖都不高但北向視野極佳,在晴天之時朝北可以望 見四分仔尾山; 朝西北更可遠望七星山及磺嘴山。 皇帝殿的山徑頗陡但路程不長,除稜頂外全程皆 […]
拐圳步道位於北投泉源里十八份地區,原只是山區一條巡視水圳的圳旁小路, 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一條頗富盛名的賞櫻步道。 十八份的地名,源自於清朝時代先民合力進入此地拓墾,分為十八股份,因此而得名。 十八份地區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七星農田水利會命名為「十八份圳」, 「十八份」是指地名, 也是在形容水圳的彎曲多拐。 拐圳步道沿著十八挖圳而行,因此得名。 步道入口位於十八份產業道路里程0.6K處,步道入口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