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和平島公園 (下)
「和平島」濱海公園位於基隆港東側,這裡早期是屬於軍事管制區域, 後來才開放成為基隆在地的風景區。和平島以 奇岩怪石林立著稱,由於長年受到東北季風侵襲影響,因此形成了特殊的海蝕地形, 有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島上沿岸遍佈奇特的海蝕景觀, 如海蝕崖、海蝕溝、海蝕洞、蕈狀岩、海蝕平台、豆腐岩、千疊敷等。 如此凹凸特殊的奇岩異石,經常吸引各地訪客來此遊玩和攝影, 這塊風光壯麗的自然寶地, 也成為北台灣遊 […]
「和平島」濱海公園位於基隆港東側,這裡早期是屬於軍事管制區域, 後來才開放成為基隆在地的風景區。和平島以 奇岩怪石林立著稱,由於長年受到東北季風侵襲影響,因此形成了特殊的海蝕地形, 有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島上沿岸遍佈奇特的海蝕景觀, 如海蝕崖、海蝕溝、海蝕洞、蕈狀岩、海蝕平台、豆腐岩、千疊敷等。 如此凹凸特殊的奇岩異石,經常吸引各地訪客來此遊玩和攝影, 這塊風光壯麗的自然寶地, 也成為北台灣遊 […]
和平島原名社寮島,位於基隆東北一禹,是基隆港的門戶, 同時也是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亦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的所在地之一。 此地早期原為凱達格蘭族的聚落,之後被列為軍事管制區, 目前在沿海部份地區已開放設為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公園的遊憩重點,就是園區內重要的海蝕地形景觀, 位在海岸線旁的奇岩巨石,因長期受迎風面海蝕及風蝕影響, 造就了特殊的地形景觀,如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崖、風 […]
和平島公園位於基隆港港口東側,島上奇岩異石林立,海岸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 如海蝕平臺、豆腐岩、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萬人堆、千疊敷、海蝕洞、蕈狀岩等。 本區雖長年受海風吹襲,但藻生植物(如紫菜、髮菜、鹿角菜、筊白菜、鵝菜、石花菜、 紅毛苔、青菜等),魚生物(如黑毛、白毛、白帶魚、象魚、青魚、黃雞、龍蝦等), 均隨季節的不同,而遨遊於公園周圍。 公園以最少的人工設施來減少對自然破壞, […]
野柳地區為大屯山山脈延伸至東海之岬角,全區長約1700公尺、寬約250公尺。 當地地景因造山運動、風化及海蝕等作用而呈現奇特形態,其中有「女王頭」、「仙女鞋」、 「蕈狀石」、「燭臺石」、「薑石」、「單面山」等特殊景觀。 沿台二線北海岸公路抵達翡翠灣後,轉入往野柳的小路沒多久後, 右邊熱鬧的市集就是「龜吼漁港」的「龜吼漁夫市集」。 「龜吼」名稱的由來是據說是以前這裡有一個石洞(目前現已填滿成高地), […]
駱駝峰亦稱駱駝岩,它位於野柳地質公園的旁邊,是一處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內部有許多的怪石造型,而且花紋圖案非常的美麗,站在駱駝峰的頂端可以 遠眺野柳地質公園的全貌和東北角海岸線,美不勝收。 駱駝峰的海岸以擁有奇岩巨石(稱為駱駝峰)的地形地貌, 景觀特殊加上碧海藍天、朵朵白雲,讓人心曠神怡。 九孔是一種海生軟體動物,屬於腹足綱鮑螺科的單殼海生貝類,以藻類為食。 自古以來為四大海味:鮑、 […]
野柳地區為大屯山山脈延伸至東海之岬角,全區長約1700公尺、寬約250公尺。 當地地景因造山運動、風化及海蝕等作用而呈現奇特形態,其中有「女王頭」、「仙女鞋」、 「蕈狀石」、「燭臺石」、「薑石」、「單面山」等特殊景觀。 美國著名電視台CNN也曾報導過野柳地質公園的獨特美景, 形容這裡媲美太空地質, 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巖石環境。 野柳地質公園本質上是大屯山餘脈伸向海中的一個岬角,全長約1700米 […]
駱駝峰稜線步道位於新北市萬里區, 是 近幾年由山友所開闢的 一條依山傍海稜線步道, 沿途展望絕佳,野柳漁港、野柳地質公園、野柳海洋世界、金山燭台雙嶼、基隆嶼、 協和火力發電廠、濱海公路、東澳漁港及駱駝峰皆可盡收眼底, 是一條結合山海美景的優質路線。 駱駝峰亦稱駱駝岩,它位於野柳地質公園的旁邊,是一處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內部有許多的怪石造型,而且花紋圖案非常的美麗,站在駱駝峰的頂端可以遠眺野柳 地質 […]
野柳地質公園原名野柳風景區,位於新北市萬里區沿海地區, 因受風化的作用,是北海岸相當著名地質及奇石的風景名勝地。 屬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風景區內的地形大致上為一個凸出於海面的岬角, 長約1700公尺,如同一隻大海龜因此又名『野柳龜』, 再歷經長時間的海蝕風化和地殼運動,形成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 豆腐石、蕈狀岩、壺穴、溶蝕盤等等特殊的地質景觀, 為北海岸旅遊又增添了許多迷人的色彩。 […]
五分山,海拔757公尺,為附近之最高山峰, 視野開闊,所以被選為雷達設置地點。 五分山以登高望遠,展望良好而著名。五分山處於台灣東北角,迎向東北季風, 故山之高處景觀以芒草耐寒植被為主,與大屯山相似,都以菅芒浪白之秋景著稱。 秋日登五分山,可眺望基隆海景,觀賞秋芒浪白。 此外,五分山稜線一路沿伸往平溪而去,山稜之上建有五分山步道,長3.2公里, 綿延於山巒之間,自遠而望,宛若萬里長城,亦富 […]
鯉魚山、忠勇山都是內湖名山,與圓覺尖,並稱「內湖三尖」。 鯉魚山的由來,是因山形酷似一尾鯉魚而得名, 從碧山巖及圓覺寺的方向觀看, 鯉魚的形貌特別明顯,峰頂即是魚頭的位置。 鯉魚山有兩條登山路線, 一從大湖附近的葉氏祖廟,由魚嘴爬向魚頭; 一從碧山巖入口的商店旁,由魚尾爬向魚頭。 連續的石階路爬坡上行。 鯉魚山步道的石階總數超過一千級。 踏階上行約20分鐘,路旁出現山石加工的迷你水泥雕塑, 這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