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水彩畫大師 Milind Mulick
水彩畫與中國畫的差異,在於畫筆的運用,沒骨法依據中國毛筆的特色而生,毛筆的結構及功用多樣且優越於 水彩筆中的圓筆,因之才導致沒骨法的多樣功能及巧妙之處。 所謂渲染,便是水彩在濕潤的紙面上染化, 形成精彩而特殊渲開、滲染效果的畫法,跟疊色法正好採取相反的技巧, 渲染法所研究的效果不乾脆、反肯定,而呈現出矇隴、濕潤、柔和、滲透、模糊, 界定不明的特別效果,在水彩畫中,最能表現出淋漓盡緻、暢快自 […]
水彩畫與中國畫的差異,在於畫筆的運用,沒骨法依據中國毛筆的特色而生,毛筆的結構及功用多樣且優越於 水彩筆中的圓筆,因之才導致沒骨法的多樣功能及巧妙之處。 所謂渲染,便是水彩在濕潤的紙面上染化, 形成精彩而特殊渲開、滲染效果的畫法,跟疊色法正好採取相反的技巧, 渲染法所研究的效果不乾脆、反肯定,而呈現出矇隴、濕潤、柔和、滲透、模糊, 界定不明的特別效果,在水彩畫中,最能表現出淋漓盡緻、暢快自 […]
黃銘祝 (1956 – ),1980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師承劉文煒、李焜培。 早期作品以腳踏車與狼狗燴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 長於水彩創作、複合媒材創作。 中年後,他的作品除了向內探索個人心底的聲音,也向外探討環境變遷與社會價值的變化。 現任長榮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新竹教育大學藝設系兼任教授; 1992-1994年擔任臺灣省教育廳國民中、 […]
謝明錩 (1955- )生於台北 ,輔大中文系畢業。專業畫家 ;輔大應美系,北市師院美勞系講師。 雄獅美術新人獎、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 省展、國展水彩類第二名。 台北阿波羅畫廊、皇冠藝文中心個展共六次。 著作、散文畫集、水彩畫集多本。 謝明錩是臺灣極少數中文系出生,卻能將水彩表現得迷人、流暢且兼具華美效果的畫家; 畫面明暗對比強烈、構 […]
郭雪湖(1908-2012),本名郭金火,是台灣日治時期中重要的畫家之一,也是台灣膠彩畫的先鋒。 曾與陳進、林玉山並列為「台展三少年」。 郭雪湖生於台北大稻埕。二歲時即喪父,由母親陳氏獨立撫養長大,直到九歲在日新公學校就讀, 才被導師發現具有繪畫方面的才華,開始指導他學習藝術。 在校期間郭雪湖的美術、工藝才華出眾。畢業後考取台北州立工業學校,後來發現與志趣不合,就退學在家自修繪畫。 十 […]
郭柏川(1901-1974),字少松,台灣台南人,知名美術家,教師。 郭柏川,1901 年出生於台南,剛滿兩個月父親就因病辭世,由母親守節扶養長大。 1910年,郭柏川進入台南第二公學校就讀(今立人國小),1916年考上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乙科, 1921年,郭柏川從學校畢業,先行任教,並在祖父的安排下被迫結婚。 1928年,以美術方面的專才,考上東京美術學校後,前往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進修。 1 […]
李梅樹(1902-1983)出生於日治時期的桃仔園廳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區), 1947年曾主導重修三峽祖師廟,對其建築與設計頗下苦心,祖師廟因而名譟一時, 甚至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 年少時李梅樹即對三峽祖師廟裡的雕刻與彩繪很有興趣。 就讀三角湧公學校期間,從其老師遠山岩那裡開始接觸西洋繪畫,而之後公學校畢業後, 就讀台灣公學實業科農業課程,後來又進入了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 […]
倪蔣懷(1894-1943),原名君懷,臺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區)人。被認為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是水彩畫家。 繪畫之餘,兼營礦產事業,一生傾囊貢獻於台灣美術之振興及藝術人才之扶植,曾於1927年獨資設立台灣最初之 美術研究社,是台灣企業家贊助美術的先驅。 倪蔣懷生於甲午戰爭該年,清廷割台的前一年,是日治之後第一批售國語教育的台灣學生, 在瑞芳公學校畢業後,於1909年順利考取位於台北的台灣總督府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