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風情(四十) 新竹 北門大街
<p style=” margin:0cm=””>在清代時期 <北門大街>為竹塹城 (淡水廳城) 向北出城的道路,也是竹塹通往台灣北部之官道的一部分,也是城內通往<舊港>的交通要道。北門大街的繁榮始於清代,因為郊商林立,成為北台灣兩岸貿易貨物集散地,大陸的貨物由舊港(今竹北新港附近)上岸,運到北門街長和宮,再由此轉運到其他地方。 舊 […]
<p style=” margin:0cm=””>在清代時期 <北門大街>為竹塹城 (淡水廳城) 向北出城的道路,也是竹塹通往台灣北部之官道的一部分,也是城內通往<舊港>的交通要道。北門大街的繁榮始於清代,因為郊商林立,成為北台灣兩岸貿易貨物集散地,大陸的貨物由舊港(今竹北新港附近)上岸,運到北門街長和宮,再由此轉運到其他地方。 舊 […]
雍正至乾隆中葉,為笨港地區發展最速時期,笨港街肆隨著人口大量增加而不斷擴展,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已增至四里、四十六保、十八莊。余文儀所撰之<重修臺灣府志 > 記載: 『笨港街,距縣三十里。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曰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 笨港之發達,不僅在墾務之進展,中南部貨物吞吐口之商港功能,更為其主要原因之一。<諸羅縣志> 記載:「笨港:商船輳集,載五穀 […]
<觀音鄉>名的由來,可追溯清咸豐十年,竹北二堡石牌嶺庄之農工黃等成,意外於此地之溪中(觀音溪),拾得一天然石酷似觀音菩薩,將之供奉瞻拜,稱之為<石觀音>,後此庄亦稱之為<石觀音庄>。大正九年(1920) 台灣地方改制,改為<觀音庄>,隸屬新竹州中壢郡。光復之後改名為<觀音鄉> 迄今。 在二次大戰前, 位於新坡國中及新坡國小間的道路( 中山 […]
萬里以昔日萬里加投莊而得名,明天啟六年西班牙人進據基隆,已先有人於今之「瑪鋉」居住,嗣明鄭軍北伐荷軍,相傳就是由萬里加投小澳〔於第二核能電廠與野柳間,名為「國聖埔」〕登陸,當時有一姓洪的閩籍人隨軍來此屯墾並經營漁業,是為本地開闢之始。 相傳「瑪鋉」二字,是由萬里地區的原住民族名而來,屬於「馬賽(Bassajos)族」,而這馬賽族(又稱為巴賽族) 即一般人所說的凱達格蘭平埔族。 直至今日,萬里鄉的主 […]
<永靖>本來是街市的名稱,大約在現在的永東、永西村。後來演變為以街市為鄉鎮名,來代表此一地區。原本<永靖街>的範圍只限於永靖街及後面的二條後街〈永安街、永和街〉,與西門腳、東門路等。後來擴充範圍包括永南、永北、瑚璉的一部分。是全鄉的政治以及經濟活動的中心。 永靖地區約經過一百年的發展,附近地區人口漸漸密集。嘉慶十八年(1813),才由這附近廣東省潮州府墾民建立一個街市,並請 […]
清水昔稱「牛罵頭」原為平埔族拍瀑拉族 牛罵社(Gomach)之社域,清水又稱「寓鰲頭」則因清水東境有鰲峰山,古稱「鰲頭山」,大正九年(1920),因鰲峰山麓下埤仔口有一靈泉,清澈可鑑,因而改名為「清水」。 根據荷蘭人於西元1657年的戶口調查,當時「牛罵社」的戶數有58戶,人口共193人;雍正十年(1732)大甲西社番亂平定之後,「牛罵社」改稱為「感恩社」。雍正十一年(1733)漢人已大批湧入清水 […]
<利澤簡老街>位於宜蘭縣五結鄉, 位於冬山河清水公園附近…殘存的老街約百來公尺,老街上還可看見利澤戲院、利生醫院等舊時建築、基督教堂,商行、米店、打鐵店、棉被店等等,由此可一窺以往<溪南第一街>的繁榮景象。 老街所在之<利澤簡>,舊稱為「奇力簡」(由噶瑪蘭語音譯過來,意為水草豐沛之地),在清代及日治時期,曾是溪南最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因冬山河流經此地 […]
<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悠久的老街,從中正路<福佑宮>東側窄小不起眼的巷弄拾級兒上,就是重建老街。重建老街其實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是昔日滬尾街時代的頂街,是從渡船頭前往<水碓>的主要通道 , 從清代中葉以來, 一直是繁榮鼎盛,不少淡水著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世居此地。 重建街共分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各長約一百公尺,每一段擁有數十戶殷實的 […]
崎仔頂山崙上的 <重建街>,是淡水地區歷史悠久的老街,也是體驗淡水山城風味最好的一條舊街。 從福佑宮東側窄小不起眼的巷弄進入。重建街原本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是昔日滬尾街時代的頂街,又稱為<九坎街> 不少淡水著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是世居此地。 某日見報說是此一老街將於端午節後拓寬, 昔日老街可能自此消失….尋一個爽朗的平日,專程前來進行最後 […]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Taokas)居住、游獵、田耕之所, 大甲即其音譯名。大甲市街(新庄)從雍正十年(1732)鎮瀾宮建廟後,逐漸由農村聚落發展成鄉街形態。乾隆五十二年小廟的擴建,鄰近農村居民的集中,使新庄地區又由鄉街形態演進至商業街市。 嘉慶二十一年(1816)鹿港巡檢署移駐大甲,大甲遂為南北交通重要管道、據點。大甲市街的發展,至此已由純然的鄉村中心發展到具行政街市的概貌。 由於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