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印象
基隆 紅淡山腳之 漫遊紀行
基隆街地區位在基隆堡,基隆廳在1903年11月1日實施街庄整併, 將基隆港周邊的街庄合併為「基隆街」,其下設有的17個土名: 罾仔藔、新店、後井仔、媽祖宮口、和興頭、崁仔頂、暗街仔、福德、 玉田、新興、草店尾、石牌、義重橋、哨船頭、鼻仔頭街、二沙灣、 三沙灣; 此時的基隆街範圍僅現在的仁愛區、中正區。 1920年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州廳制, 基隆街改隸臺北州基隆郡,將原本的基隆街改為 […]
基隆 仙洞庄 聚落巡禮
清治末期,仙洞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仙洞庄」,隸屬於基隆堡。 該庄北、東、南三面臨海及基隆港區,西邊為牛稠港庄、外木山庄。 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901)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一區。 明治三十八年(1905)7月,第一區、第二區合併為「基隆區」。 大正九年(1920),該庄改制為「仙洞」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基隆街。 1924年10月,基隆街升格為州轄基隆市。 1931年基隆市實施 […]
鹿谷 廣興(車輄寮) 舊街風情
車輄寮,原寫為車桄藔,是鹿谷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鄉中部偏南。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 彰雅村南部凸出部分、廣興村、內湖村北部。 此處山坡林在一百多年前是一遍原始森林,林中大部分樹木 是雞柔樹 ( 櫸木 ) 樹身大如稻桶,為此當時先民就將雞柔樹伐集在此 處平地,搭建一連棟製造車輄的工寮,因為專門製作車輄的工寮, 久喚就順口成為車輄寮地號庄名,日治初期沿用車桄藔庄 的名稱 […]
再訪— 鹿港 街尾舊街
「一府二鹿三艋舺」,清領時期鹿港為中台灣重要 對外經商港口,與福建泉州蚶江港對渡,商船雲集、 貿易繁盛,曾為台灣第二大城。 穿梭在鹿港老街巷弄間不時可見古樸的閩式廟宇、街屋, 見證老街昔日的風華與發展脈絡。 鹿港老街位於彰化縣鹿港鎮南端, 瑤林街與埔頭街、大有街一帶古厝林立的 鹿港古蹟保存區。 鹿港代表性景點九曲巷,為民族路至三民路之間的 金盛巷,十宜樓、意樓、興安宮都在其中。 因昔日靠港口建立的 […]
梅山 太平老街 (大坪)
走進梅山太平老街,老街中的房舍充滿著歷史風韻, 居民就地販售許多農產品及美食,有咖啡、冰淇淋、茶葉 還有梅山當地的農特產,彷彿走進山產的轉運站, 店家重複性很低,是一條蠻有特色的老街。 太平老街雖短,但隨著時間與天氣的不同, 風景也有不一樣的感受, 無論是陽光普照、或者是雲霧繚繞的雨天, 慢慢走、慢慢逛, 都能感受不一樣的百年老街氣氛。 梅山鄉的太平村,又名大坪,全區為一千公尺海拔的平地山, […]
基隆老屋顏之 (03)
基隆古稱「雞籠」,一說得名自凱達格蘭族的諧音, 另一說係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 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並以「大雞籠嶼」 (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 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 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