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 丹鳳山 弘法大師岩
位於新北投東南方丹鳳山其一小丘,上面有巨岩大石巍然聳立,其中一塊巨岩上,供奉日本高野山請來臺的弘法大師空海像,另一邊巨岩供奉不動明王像(大正十一年增建),這裡就是弘法大師巖,俗稱為大師岩或大師山。 丹鳳山,因丹鳳岩而得名。日治時期這座山曾遍植松樹,被稱為「松葉山」,又因紀念弘法大師,所以又稱「大師山」。 從丹鳳岩前行,山路平緩好走。周遭則林木稀疏,目前正進行植物復。 前行約五分鐘,在步道標誌約2 […]
位於新北投東南方丹鳳山其一小丘,上面有巨岩大石巍然聳立,其中一塊巨岩上,供奉日本高野山請來臺的弘法大師空海像,另一邊巨岩供奉不動明王像(大正十一年增建),這裡就是弘法大師巖,俗稱為大師岩或大師山。 丹鳳山,因丹鳳岩而得名。日治時期這座山曾遍植松樹,被稱為「松葉山」,又因紀念弘法大師,所以又稱「大師山」。 從丹鳳岩前行,山路平緩好走。周遭則林木稀疏,目前正進行植物復。 前行約五分鐘,在步道標誌約2 […]
永康糖廠原址位於臺南縣永康鄉三民村95號。該糖廠的前身可追溯至怡記洋行成立的商會, 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九年(1906)在今永康三民里的三崁店所設立的製糖場,幾經轉手後,歸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所有,二次大戰後由臺糖接收,最後在民國八十二年3月裁撤。 英商怡記洋行成立商會後,原利用買辦名義來經營製糖業,後來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9月申請變更,於同年11月14日於三崁店建立製糖場。 F.S.D會社於明治 […]
日治時期的東石神社,至今仍有大型鳥居牌樓於入口處,拜殿前另有一座。光復後為國軍海防部隊駐紮,民國76年國軍遷移,土地交還公所管理,名「中正公園」,民國93年市長<黃純真>重新整建,煥然一新,更名為「朴子藝術公園」。並設立表演廣場,作為各種藝文推動的場所。 朴子藝術公園佔地36186平方公尺,又叫作「鬼仔潭」或「兵仔營」。這裡過去在日治時期是神社之社域,林木參天,景色秀麗優美。 二戰 […]
<font style=”>日治時期於今台東市建有台東神社 (根據昭和十八年 由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編印資料記載,台東神社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10月27日鎮座,大正十三年(1924)7月23日列格為縣社,昭和五年(1930)10月27日遷座,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根據由台東縣政府於1998年出版的《台東縣珍貴老 […]
日治時期於田中鎮(原名田中央,大正九(1920)年改稱田中) 建有田中神社; 根據日治時期的資料記載,田中神社於昭和十四年(1939)10月30日鎮座,無格社,祭神為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每年的10月30日,神社原址於今鼓山寺。 田中鎮於日治時期稱為台中州員林郡田中街, 於今幼稚園後方的神社附屬建築,經彰化縣文化局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系、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所做成的《彰化縣重大意義 […]
位於豐田移民村的碧蓮寺,其前身是日治時期大正三年八月所興建的豐田神社,當年的台灣總督非常重視移民守護神的設立,以豐田村為例,每年六月五日均舉行盛大之例祭,移民們均須參與全村大掃除的準備工作,以示誠敬之意。 豐田是日治時期的官營移民村,留有許多日治時期的建築古蹟與歷史故事,諸如碧蓮寺、舊派出所、醫生的家、豐裡國小等。 碧蓮寺是日治時代的豐田神社,位於日治時期移民村森本附近,鳥居在移民村中里附近,距離 […]
玉里鎮清屬臺東直隸州奉鄉,舊名為「璞石閣」。明治三十年(1898),日人置臺東廳璞石閣區,二年後改隸璞石閣支廳。大正六年(1917)將舊名「璞石閣」改稱為「玉里」,大正九年(1920)稱玉里庄,隸玉里支廳,昭和十二年(1937)改稱玉里街,隸屬於玉里郡。 璞石閣位於花東縱谷,同治初年,這個區域是花東地區最早有漢人入墾的地方。 「璞石閣」,其來源說法不一:最可靠的說法是 :1875年台灣鎮總兵< […]
日治時期,台灣有多處日本所建之神社,而林內神社是其中之一,行政區屬台南州斗六街林內。神殿內祀奉天照大神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林內神社的社格雖小,面積卻比鄰近的竹山、斗六、嘉義、台南等地的神社廣闊,至今尚保留些許遺跡。 林內神社為昭和十四年(1939)十月起,至翌年四月竣工。 至今猶存的紀念牌、鳥居、春日燈、常夜燈,親切之餘,不免心中有無限的愴然。 林內公園位於林內鄉公所對面…..「林內神 […]
清光緒十九年(1894) ,中國與日本因為朝鮮的主權問題而爆發甲午戰爭。次年4月17日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廷一方面承認朝鮮獨立;一方面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5月17日,該條約生效,台灣與澎湖歸屬日本領土。 光緒二十年(1895) 5月21日,台灣總督府成立,樺山資紀成為第一代台灣總督。 在教育方面,當時日本政府對台灣採取了「同化」的教育政策,並任命<伊澤修二&g […]
「圓山水神社」的正式名稱為「圓山活水頭」。其中「圓山貯水池」興建於七十年前,為台北最早的貯水池;「圓山水神社」亦歷經六十年以上歲月,見證了台灣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地處優雅環境,鬧中取靜,規劃為休閒運動公園,亦可兼顧於古蹟之維護,可說是一舉兩得。 圓山水神社的歷史,得從台北的自來水歷史說起。 台北現代化的自來水供水系統,是從明治四十年(1907)開始興建,當時台灣總督府在公館附近設置「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