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古城 東門 屏東書院
屏東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舊稱<阿猴>,是原住民社名的音譯。<阿猴社>原住民原本居住在<打狗>,明嘉靖年間遷至阿猴。大正九年(1920) 改稱為屏東,光復以後,為調整行政區域,而新設屏東縣…..<阿猴城門>即屏東古城<東城門>,於清道光年間建設,是整個<屏東古城> 僅存的一部分 屏東原是平埔族<阿猴社>所 […]
屏東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舊稱<阿猴>,是原住民社名的音譯。<阿猴社>原住民原本居住在<打狗>,明嘉靖年間遷至阿猴。大正九年(1920) 改稱為屏東,光復以後,為調整行政區域,而新設屏東縣…..<阿猴城門>即屏東古城<東城門>,於清道光年間建設,是整個<屏東古城> 僅存的一部分 屏東原是平埔族<阿猴社>所 […]
日據時代時因市區改正之故,臺南府城的大西門、大北門、小南門陸續被拆除,光復後小北門、大東門、大南門也因年久失修而傾毀,後兩者已於原址整建,而小西門(原位於西門路與保安路口)因道路拓寬之故,由城西遷建至城東(原小東門舊址旁)即成功大學光復校園內靠勝利路旁,緊臨還留有城垣殘蹟。 根據<臺灣通史>記載:<雍正元年,臺灣縣知縣周鍾瑄始建木柵….建七門,正東倚龍山寺,曰大東門& […]
<四腳亭砲臺>位於基隆市信義區與瑞芳鎮分界處的山稜上,故又稱為<深澳坑砲臺>從基隆市方向進入, 從深澳國小對面走保線路, 或開車至天外天墓園, 停妥車後步行約十分鐘到達砲臺西端若從瑞芳進入,則<四腳亭埔路>到楓子瀨<鎮安祠>前處轉入沿登山步道上行, 約三十分鐘左右可至東端 目前砲臺本身已整修完成,但遊客中心以及由<天外天墓園>到砲臺之間的 […]
根據<臺灣通史>中記載: <臺南府城….凡八門,東曰迎春,西曰鎮海,南曰寧南,北曰拱辰….以五十六年四月十一日告成…蔡牽之亂,郡治戒嚴,郊商多在西門外,乃捐建甕城于新港漧,以防海道..道光四年許尚之變,十二年張丙之變,南北相擾,官紳議建外廓,不許,僅築東廓之門,旁植刺竹,設仁和,永康二門以出入之 臺南府城於乾隆五十三年( 1788)十月二十七日 […]
康熙二十三年(1684), 清廷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設一府三縣( 臺灣府, 及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領初期,並不允許建城, 直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 第二任臺灣總兵 <殷化行>始於府治附近建造木柵城堡康熙六十年, 朱一貴之亂平定后,鳳山及諸羅先後改建土城, 臺南府城卻遲至雍正三年(1725) 方獲准建城…. 根據<臺灣通史>記載:<雍正元年, 臺灣縣 […]
砲臺又稱為<億載金城> 位於台南市金城里,在台南安平附近,是台灣島第一座西式砲台, 因為牡丹社事件, 由<沈葆楨>奏准興建,開始於同治十三年( 1874), 至光緒二年(1876) 才建築完成 因位於羅列台江西岸的沙洲<二鯤身>上,故名為<二鯤身砲臺>,然而在清代時, 原名為<安平大砲臺> 根據<臺灣通史>中附錄<安 […]
<竹塹城>是台灣新竹市在清治時期所建立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東門<迎曦門>,位於現新竹市的市中心區域,內政部所指定的二級古蹟。包括周邊的護城河以及城門所在的東門圓環區域,目前稱之為<新竹之心> <竹塹> 地名是由平埔族原住民語音譯而來。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生活居住地。 清朝治台初期,為了避 […]
<滬尾砲臺>現址位於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位於五虎崗的第一崗,視野良好,可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四周景觀盡收眼底,可惜今為樹木所遮。砲台西側為淡水忠烈祠,東側為台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現定為國定古蹟。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同治十年撰)<滬尾港….舊有荷蘭砲城(今紅毛城),後外口門北峰造新砲臺,增建營房..> 道光 […]
<臺灣通史>記載: < 同治十三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視師臺灣,奏築安平,旗後各砲臺 ><打鼓砲臺: 在鳳治之西山,臨大海,其後增建旗後砲臺,以為犄角…..旗後砲臺: 在鳳治之西,與打狗山對峙…..光緒元年(1875),聘英國工師築之,結構宏壯,中置巨砲,以兵守焉…..> 成書於乾隆二十九年的<重修鳳山縣志>中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