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台城跡
再訪 瑞芳 四腳亭砲臺
四腳亭砲臺(原名:深澳坑砲臺)創建年代約在日治時期(1901至1924年間) 完成。座落地點位於基隆市信義區天外天墓園左側。因其維護管理單位為新北市政府, 遂由新北市政府定名為— 瑞芳 四角亭砲臺。( 依據日治時期的文獻資料顯, 此構築之工事原稱為 深澳堡壘 。) 由於是日本人所修建,故四腳亭砲臺的建築風格、特色屬於日本式砲台,深澳坑砲台鎮守範圍為基隆山、瑞芳、四角亭一帶的基隆河谷, […]
美濃 東門樓 敬字亭
美濃平原,舊稱『瀰濃』,後經日治時期,日人取其故鄉之名,改稱美濃,即沿用至今。平原北臨月光山、雙峰山及靈山,南有荖濃溪,並有美濃河貫穿其中。乾隆元年(1736) 開庄以來,美濃第一條老街「永安路」,已走過兩百六十五個年頭….. 乾隆元年(1736)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率領一批武洛庄民移居此處,拓墾瀰濃庄,在街上共建有二十四座的「夥房」,第一條街道並取其永久安定之意,命名「永安路」,也就是 […]
雄鎮海門— 金門千戶所城跡
「金門城」位於金門島的西南方,三面向陸,一面靠海,為一高起之台地。 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江夏侯<周德興> 所興築,其目的乃在抵禦倭寇的侵擾。自晉朝至明代,金門城一直為金門的政經中心,直到清康熙時才逐漸沒落; 明洪武二十年(1387),命江夏侯<周德興> 銜命到福建籌辦海防,「相視要害,可為城守之處,具圖以進」共規畫了五衛、十二所、四十 […]
砲臺巡禮 (十五) 旭丘(八尺門) 砲臺
日治時期的志書中也記載有<基隆八景>,分別為『旭丘晴風』、『米甕晚靄』、『獅嶺迎雲』、『八斗夕照』、『靈泉晚鐘』、『堵橋秋月』、『暖暖春水』、『社寮銀瀾』。其中大部份的可以輕易了解, 唯獨這<旭丘>一處, 會讓多數的旅客包括在地的人摸不著邊際….. 上回前往<頂石閣砲臺>後,只找到了營舍及通道,料想砲臺應位於正濱國中校園內,可惜一無所穫索性繞行校園一 […]
安平古堡之 熱蘭遮城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鎮城>、<臺灣城>,建於1624年,是台灣最古老的西式堡壘建築。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三代之居城。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暸望臺,多被以為是古堡,事實上乃興建於日治時期,並非屬於古蹟。 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佔領了澎湖,以之作為東亞貿易 […]
普羅民遮城之 前世今生
<赤崁樓>,或作<赤嵌樓>,位於台南市的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 <普羅民遮城><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或稱為紅毛樓),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漢人稍後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戰後又由他處(通安宮)遷來九座贔屭石碑,終成今日樣貌…. 今日所稱<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 […]
砲臺巡禮(十四) 安平及四草砲臺
<安平小砲臺>面向昔日的臺江大港,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是位置最西南的一座砲臺,當年與<四草砲臺>形成左右護翼,成為堅實的堡壘,卻因規模較小,為了有別於<億載金城>的<安平大砲臺>,才以<小砲臺>稱名之。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中英鴉片戰爭,清廷為防英軍竄入臺洋,命臺灣道<姚瑩>嚴防滋擾。姚瑩在查勘全臺砲臺形勢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