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古墓
五股 鄭如蘭德配陳夫人普慈塔
根據同治十年 (1871) 陳培桂《淡水廳志》:「西雲巖寺:即《府志》云大士觀,在觀音山麓 獅頭巖,一名龜山,乾隆三十三年(《府志》作十七年)胡林獻地建置,嘉慶十六年林阿成等 捐修,劉建昌施捨埔園及山下渡船為香燈費,寺絕塵埃,亦一異也」。 順著西雲路ㄧ百七十九巷往上走,沿路有為數不少的墳墓,因為風水好、視野佳, 所以有很多的達官貴人、黨國元老選擇這裡作為他們最後安息之處。 數座日治時期的觀音石像, […]
五股 示範公墓 巡禮
清代時或有所聞,先人擇葬五股,結果子嗣旺通,風聲傳出,陸續有人葬居此地; 到了日治時期,觀音山以獅子頭闢為公墓地,更集中墓葬於獅子頭。 民國四十年代,台灣省政府將獅子頭劃歸五股鄉境內。 (咸豐丙辰年 三代祖師上建下平政公坆墓) 位於觀音山區五股鄉成州村內的西雲寺址周邊,向來有「金龜穴」的傳聞, 光復後更流傳西雲岩形勢頗似南京紫金山,不少黨國大老陸續擇葬寺旁五股示範公墓內, (道光丁酉仲秋 清敕封 […]
菁桐 周氏追遠紀念碑
「菁桐坑」是菁桐地區的舊名,包括現在的菁桐、白石、薯榔三村。這三個村原本都是人口稀少的散村型態的農業聚落。菁桐因地多野生菁桐樹而得名;白石村舊稱白石腳,因附近的山峰,石為白色,村庄在山下,所以稱「白石腳」;薯榔村則是昔日種植薯榔的人搭寮之地。 八十多年前,菁桐坑開始採煤,由於礦藏豐富,於是興築鐵路運煤,菁桐坑一躍而成為繁榮的礦業聚落,人口最多時,曾高達萬人。 平菁橋頭的白石腳地區,過橋頭幾十公 […]
北投 陳濟棠墓園殘蹟
北投丹鳳山上的陳濟棠將軍紀念墓園佔地約2公頃,原園區包括有石階步道、牌坊、涼亭、靈寢等,墓園裡的石碑、牌坊中,不僅有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及副總統陳誠先生的題字之外,還有一篇由當時的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親手所寫的墓誌銘。遷葬之後,目前呈現荒廢景況….. 陳濟棠(1890-1954),字伯南。廣東防城(今廣西防城港)人,官居一級上將,曾長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經濟、文化和 […]
獨留青塚— 台南 五妃廟
明永曆三十七年六月間,清大軍破澎湖,鄭克塽投降,寧靖王見大勢已去,決心殉國,其五位姬妾深明大義寧願全節,相繼自縊於中堂。次日,寧靖王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即今五妃廟址)後亦自縊。 五妃廟原稱五妃墓,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佔地約三千餘坪,為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姬妾袁氏、王氏和媵妾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合葬之墓。 墓址座落於今日臺南市中區五妃里,民國七十二年(1983)經內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