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古墓
菁桐 周氏追遠紀念碑
「菁桐坑」是菁桐地區的舊名,包括現在的菁桐、白石、薯榔三村。這三個村原本都是人口稀少的散村型態的農業聚落。菁桐因地多野生菁桐樹而得名;白石村舊稱白石腳,因附近的山峰,石為白色,村庄在山下,所以稱「白石腳」;薯榔村則是昔日種植薯榔的人搭寮之地。 八十多年前,菁桐坑開始採煤,由於礦藏豐富,於是興築鐵路運煤,菁桐坑一躍而成為繁榮的礦業聚落,人口最多時,曾高達萬人。 平菁橋頭的白石腳地區,過橋頭幾十公 […]
北投 陳濟棠墓園殘蹟
北投丹鳳山上的陳濟棠將軍紀念墓園佔地約2公頃,原園區包括有石階步道、牌坊、涼亭、靈寢等,墓園裡的石碑、牌坊中,不僅有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及副總統陳誠先生的題字之外,還有一篇由當時的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親手所寫的墓誌銘。遷葬之後,目前呈現荒廢景況….. 陳濟棠(1890-1954),字伯南。廣東防城(今廣西防城港)人,官居一級上將,曾長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經濟、文化和 […]
獨留青塚— 台南 五妃廟
明永曆三十七年六月間,清大軍破澎湖,鄭克塽投降,寧靖王見大勢已去,決心殉國,其五位姬妾深明大義寧願全節,相繼自縊於中堂。次日,寧靖王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即今五妃廟址)後亦自縊。 五妃廟原稱五妃墓,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佔地約三千餘坪,為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姬妾袁氏、王氏和媵妾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合葬之墓。 墓址座落於今日臺南市中區五妃里,民國七十二年(1983)經內政部 […]
台南 中山公園 重道崇文坊
位於中山公園內的重道崇文坊,石坊為四柱三開間雙層護詹的結構,反手飛簷、瓦當滴水、鴟尾雀替、盤龍搶珠雕飾,呈現傳統木構建築之特性,雄渾中見輕盈,花崗、青鬥兩種石材搭配,設色更為豐富;上方橫額為「重道崇文」題匾,四柱楹聯儘是稱頌<林朝英> 義行之舉。 台南公園位於台灣台南市北區,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六年(1917)開園。佔地4萬餘坪,當時身兼熱帶實驗林。二次戰後改稱中山公園,2001年恢復為台 […]
台南 西門 蕭氏節孝坊
蕭氏節孝坊位於今日的台南市中區府前路一段304巷3號,列為三級古蹟。建於清嘉慶五年,是台南目前僅存4座清代石坊之一,也是府城7座表彰貞節孝順牌坊僅存的一座。蕭氏節孝坊是全省僅見的單間二柱二樓式牌坊,是格局很小的石造牌坊。 蕭氏節孝坊位於昔日臺灣府城西定坊海防同知衙門(二府口)前,為清嘉慶五年(1800),清廷為了表彰貢生<沈清澤> 的寡母蕭良娘節孝了四十年所建的石坊。 蕭良娘是監生&l […]
台南 風神廟 接官亭石坊
風神廟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全臺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也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該廟是在清乾隆四年(1739),由臺灣道巡道鄂善所建立,就設在臺灣府大西門外面南河港的河道右側、安瀾橋的旁邊。在其對面有同為三級古蹟的接官亭石坊。 當時的風神廟是一棟四進的建築,其第一進是大門,第二進是官廳,第三進便是風神殿,而第四進是大士殿。 是在把原設在赤崁街大井頭的接官亭移到此處後所興建,以保佑往來舟楫的行旅安全 […]
南港 舊莊 胡適之墓園
「胡適公園」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三段,與中央研究院側門相對,原為南港山系伸的小山丘,上面有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之墓園。1974年台北市政府依墓園所在的自然山勢,將之開闢為胡適公園,成為墓園公園化一個獨特的典範。 公園入口處是一座地標式的噴泉池,沿階梯而上,除了庭園景觀外,還有雅靜的步道,和栽種各種花木藤架的散步小徑,這個寧靜無華的公園,依著天然地形設計,林蔭蓊鬱、清幽靜謐,踩在佈滿清苔與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