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三七) 南普陀寺 (上)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 規模在廈門島上佛寺中居於首位。 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 是一間在閩南和東南亞有相當影響力的佛寺。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末期,當時稱為泗洲寺。 北宋時由僧人文翠改建,稱為無盡岩。 元代時被廢寺,於明代重建,改稱為普照寺,並遷建於今址。 清代初期又因戰亂廢寺,後於康熙22年(1684)得靖海 […]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 規模在廈門島上佛寺中居於首位。 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 是一間在閩南和東南亞有相當影響力的佛寺。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末期,當時稱為泗洲寺。 北宋時由僧人文翠改建,稱為無盡岩。 元代時被廢寺,於明代重建,改稱為普照寺,並遷建於今址。 清代初期又因戰亂廢寺,後於康熙22年(1684)得靖海 […]
鼓浪嶼原名為圓沙洲或圓洲仔,因島嶼之西南有海蝕洞礁石, 常受浪潮衝擊拍打,聲如擂鼓,明朝時就以此原故把圓沙洲另取名為 — 鼓浪嶼。 嶼上最高處為日光岩,舊稱龍頭山,俗稱岩仔山又名晃岩。 據傳明末名士池顯方在山下建晃園,山因此名晃岩。 又相傳鄭成功來到晃岩時,因見晃字本身為日光兩字組合,認為日光兩字比晃字有意義, 就因此改取為日光岩。 日光岩(龍頭山)山勢秀拔,樹木蔥鬱,頂上 […]
1902年,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先後陸續有英、美、法等國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許多外國人在此居住,成立了洋行、公司、學校和教堂,也築造一幢又一幢的西洋建築; 就連本地居民和旅外華僑也模仿相同風格,使得鼓浪嶼和上海外灘被同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 2005年甚至被國家地理雜誌選為「中國五大最美城區」之一。 禮拜堂附近的龍頭路則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沿街的建築物完好地保存著原有的閩南洋樓型式, 只是不可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界,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界,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界,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