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 榛名湖 榛名富士山頂
榛名山山頂中央有破火山口湖– 榛名湖和海拔1390米的中央火口山—榛名富士,周邊更圍繞著 最高峰1449米的掃部嶽、天目山、相馬山、烏帽子嶽、發梳山等海拔1300米左右的群山,呈現出 複雜的山形特徵,自古以來為山嶽信仰的物件,在山的西南角建有榛名神社。 榛名山是妙義山、赤城山和上毛三山的總稱,是雙重式火山。 破火山口呈平坦狀,有中央火口丘的榛名富士和火口原湖──榛名湖。 在 […]
榛名山山頂中央有破火山口湖– 榛名湖和海拔1390米的中央火口山—榛名富士,周邊更圍繞著 最高峰1449米的掃部嶽、天目山、相馬山、烏帽子嶽、發梳山等海拔1300米左右的群山,呈現出 複雜的山形特徵,自古以來為山嶽信仰的物件,在山的西南角建有榛名神社。 榛名山是妙義山、赤城山和上毛三山的總稱,是雙重式火山。 破火山口呈平坦狀,有中央火口丘的榛名富士和火口原湖──榛名湖。 在 […]
五稜郭(ごりょうかく Goryōkaku)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由江戶幕府在蝦夷地的箱館(現北海道函館市) 郊外建造的一座星形要塞。 箱館開港時,原本建於函館山山麓的箱館奉行所搬遷至五稜郭。 然而,在慶應2年(1866),江戶幕府在城池建成後僅兩年,隨著江戶開城而滅亡,五稜郭由箱館府接管 一段短時間後,在箱館戰爭中遭到舊幕府軍佔領,並且成為其根據地。進入明治時代後,城內除了一棟建築物 外其餘全數被拆除 […]
長沙市,別稱「星沙」、「星城」,是湖南省省會,中國中部第二大城市。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轄六市轄區、二縣、一縣級市;古時稱為「潭州」,是著名的楚漢名城。 長沙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燦爛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 也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 長沙早在春秋時期就是楚雄踞南方的戰略要地之一。 漢劉邦立國之後,於公元前206年改 臨湘為長沙,封長沙國,自此長 […]
長沙的城牆原為土築。 明洪武年間,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營建城垣,將土築城牆全部改為石基磚砌。 明朝末期,張獻忠攻打長沙時城牆遭到破壞。 清順治十一年(1654),洪承疇駐節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復城牆; 咸豐十二年(1852)太平天國軍攻打長沙以後,撫台駱秉章、劉坤等人先後重修, 加固天心閣古城牆,並於此處設炮台9處,增建月城,城牆變為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 1914年,長沙開始拆除城墻,天心閣及其 […]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嶽麓山東麓,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976), 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至今仍為湖南大學 下屬的辦學機構,歷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見的「千年學府」。 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觀光點。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 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曾建有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武帝泰始 […]
鳳凰古城在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口中有「中國最美的小城」之譽; 鳳凰古鎮同樣是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故鄉,其人曾在《邊城》中描繪過它素樸而迷人的風情。 鳳凰縣歷史悠久。關於縣名,據《鳳凰廳志》記載:鳳凰之名因山受。在縣城以西五十裏有一名山, 其山處於群峰之中,形狀若鳥,昂首展尾,人們為取吉祥,稱為鳳凰山。 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歷經300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 現有文物古建築68處,古 […]
黃龍洞位於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東部,索溪峪鎮東7公里(索溪峪河口村)的一座山腰上。 黃龍洞洞內景觀面積約20公頃,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層,長13公里,最高處百余米。 屬石灰岩地下河侵蝕型洞穴。兩層水洞與兩層旱洞上下縱橫,形成洞下洞、樓上樓螺旋結構, 最大洞廳面積120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 黃龍洞現分龍宮、水晶宮、石琴山、天仙水、響水河、迷宮等遊覽線。 龍宮是黃龍洞中的精華,面積約16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