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泉州(四三) 寶蓋 玉浦 蔡樞南進士第
玉浦村位於晉江眾多溪河流入泉州灣海域的地方,故自古稱“浦內”,雅稱玉浦、玉瀾浦, 屬晉江縣廿五都,建有從屬泉州港的重要碼頭。 清代,開放蚶江鹿港對渡期間,“浦内”是閩台對渡港口之一。 嘉慶《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記載:蚶江为泉州總口,與台湾之鹿仔港對渡。 上襟崇武、獭窟;下帶祥芝、永寧;以日湖为門户,以大小墜山为藩籬;内則洛陽、浦内、法石諸港,直通雙江。 大小商漁,往来利涉,其視鹿 […]
玉浦村位於晉江眾多溪河流入泉州灣海域的地方,故自古稱“浦內”,雅稱玉浦、玉瀾浦, 屬晉江縣廿五都,建有從屬泉州港的重要碼頭。 清代,開放蚶江鹿港對渡期間,“浦内”是閩台對渡港口之一。 嘉慶《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記載:蚶江为泉州總口,與台湾之鹿仔港對渡。 上襟崇武、獭窟;下帶祥芝、永寧;以日湖为門户,以大小墜山为藩籬;内則洛陽、浦内、法石諸港,直通雙江。 大小商漁,往来利涉,其視鹿 […]
石獅市位于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臨海,西與晉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公里,南離廈門97公里。 相傳隋代此處有一風穴,故名鳳里,後建鳳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對石獅,名為石獅亭, 商旅往來,以石獅為標記,久之遂成慣稱。這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出洋的必經之地。 據傳石獅地名,源於今寬仁鳳里庵--石獅亭。 隋代之前,此地尚為荒蕪,因有一條永寧沿海鹽場通往泉州的大路在此庵前經過。 鳳里庵前建一石亭,內有觀音坐像 […]
陳琛,號紫峰,登正德庚午科(1510)舉人,丁丑(1517)會魁,官刑部主事。 歸養,起江西提學副使,不就。崇祀文廟。明天啟年間,泉州知府特地為涵口陳氏立奕世科第牌坊一座, 以表彰其家族的人才輩出。 涵口陳氏歷代人物中最著名的是陳琛。 陳琛 (1477-1545) 字思獻,號紫峰,生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 五歲入學,受業于默省李公鳳,舉動如成人,書本無卷折,一衣一履,終歲如新。 七歲即顯儒氣 […]
吳魯故居建造於清光緒年間,共有2處。 一處有三座五開間兩落大厝一字排列,中間隔有火巷,巷中開有水井。 門口鋪著寬曠的石埕,埕前立一米多高的旗桿夾2對。原先整個故居群佔地四千多平方米。 大厝內部按不同功用分別設計為不同格局。 中間一座為吳魯5個兒子的居所,大門楣高掛一方朱漆金字匾額,大書狀元第, 上下廳堂舖的是特製的尺四方磚,條石鋪砌的天井分外寬敞。廳堂的橫楣上,懸掛著狀元、學政、歷任安徽雲 […]
吳魯(1845年-1912)字肅堂,號且園。福建晉江錢頭村人,祖籍浙江錢塘,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詩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於臺灣府嘉義縣他里霧菜瓜寮(今臺灣雲林縣斗南鎮)。 五歲從學,但家境貧寒,八歲由父率回福建。 年已四十四歲,方舉鄉試,光緒十六年(1890),赴考庚寅恩科,殿試高居一甲第一名(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後歷任陝西典試、安徽、雲南 […]
池店,唐宋時稱「麟石」,因村子附近山上有巨石,故稱。 元稱「鳳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相傳曾有鳳來戲水,故稱之。 明宣德年間眾民在湖邊設店經貿,便取名池店。 李昭璜出生於清光緒前期(約1886年前後),晉江池店人,書名嘉瑞,幼年喪父。 原配仁里擔,菲律賓人,爲人賢惠(其兄曾任菲國防部長),兒子11人,女兒6人。 李昭璜自幼聰明樸實,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送進學堂讀書,期望把孩子培養成才,經 […]
鳳池即池店村,該地一望平川,良田千頃,得六里陂灌溉,水旱保收。 又有泉州通安海號稱十三省大路從村旁經過,有九十九溪可以通航。 元末邱、鄭、陳、歐陽諸姓在此聚居,鄭、邱皆為通商世家。 李氏繼鄭氏之後立足商界,以當地盛産的蔗糖運銷江浙,並購運棉花南來,供應晉江紡織市場, 發展成為閩南巨商,而該村亦以商業興盛而稱為池店。 晉江李姓以鳳池李為最大支派,現居池店鎮池店村李氏達 5600人,據 […]
池店,唐宋時稱「麟石」,因村子附近山上有巨石,故稱。元稱「鳳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 相傳曾有鳳來戲水,故稱。明宣德年間眾民在湖邊設店經貿,便取名池店。 村民大都為李姓。明代,李姓族人為缅懷其祖先偉業 ,曾在此建有鳳池李氏宗祠 , 又建有李英九落大厝 ,今稱之為— 李英故居。 龍岱(陳埭鎮洋埭村)、鳳池(池店鎮池店村)、山仔(羅山鎮山仔村)李氏,其始祖均為著公, 唐末隨 […]
距離聚寶街不遠的青龍巷,更呈現出一派比聚寶街還要濃厚的市井氣息。 青龍巷因青龍宮得名,自北向南延伸到優美的南環城河,在宋代就已經初具規模,自古繁華富庶。 相傳這裏是外國商人兌換貨幣的重要場所,也是商賈聚居之地,後長期經營典當業,稱得上是古城最早的金融街。 青龍巷與聚寶街,不僅是泉州城南街道的代表,更是整個海絲文化在泉州濃縮的精華。 作為曾經繁華的對外通商貿易港口,泉州在宋元時期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人居 […]
沿著中山南路走到底,來到南門,再沿著大路走到底,就是聚寶街。 如果是對泉州海絲曆史有些許了解的人,對這裏一定不會陌生。這裏曾經有“金青龍、銀聚寶”之稱, 是宋元時期泉州城最為繁華的地段,也是泉州海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遺存之一。 徜徉在聚寶街,你會與不時冒出的一座座古舊建築擦肩而過, 黃厚忠故居、門額上大字寫著1957的何宅、瓷磚依然色彩斑斕的蘇宅等等…… 駐足細品,這些建築上,匠心別具的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