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泉州(一七四) 泉港 土坑古民居 (中)
土坑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永樂年間, 劉氏先人從外地遷居土坑後,便在此繁衍生息。 明清時期,劉氏以祖祠為中心,南北兩側分四排而築,陸續建成的古厝最高峰時多達67座。 明清以來,該村出過70多位舉人、進士和為官者,因此,每一座厝規模都很大,建制完整。 現如今,明朝年間所建的古厝大多坍塌,存有的27座古建築多為清代所建。 這些古大厝皆為磚石木結構, 多為穿斗式結構、硬山式或卷棚屋棚 […]
土坑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永樂年間, 劉氏先人從外地遷居土坑後,便在此繁衍生息。 明清時期,劉氏以祖祠為中心,南北兩側分四排而築,陸續建成的古厝最高峰時多達67座。 明清以來,該村出過70多位舉人、進士和為官者,因此,每一座厝規模都很大,建制完整。 現如今,明朝年間所建的古厝大多坍塌,存有的27座古建築多為清代所建。 這些古大厝皆為磚石木結構, 多為穿斗式結構、硬山式或卷棚屋棚 […]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明清時期數次海禁後,官方商貿呈減縮之勢,民間的海洋經貿卻得以發展。 在海洋經濟的滋養下,一些沿海村落發展出依海而生的「港市」區域—泉港土坑村 仍保存著古民居群和古碼頭。 這是明清以來當地通過海洋貿易匯聚財富、聚集商賈的見證, 也是「海絲」沿岸「港市」的重要遺存。 土坑村,原名「塗山村」,位於後龍鎮, 是蕭厝港與峰尾半島銜接的一個天然 […]
山腰鹽場位於泉港區山腰街道,之前隸屬於惠安縣(泉港區舊稱惠北)。 莊姓是山腰的大姓,莊姓先祖來自永春,明朝初年到惠北,以飼鴨為生。 此後的百年間開荒墾田,利用近海灘涂資源發展海產養殖,尤其曬鹽業的出現, 使得山腰莊氏的發展如虎添翼。 清乾隆六十年(1795),突如其來的一場風潮改變了山腰曬鹽業的面貌。 當時鹽戶零散,沒有建築海堤,大面積田地(包括農田和鹽田)被沖毀。 農田被海水淹沒浸蝕,無法復 […]
泉港區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 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縣,2000年從惠安縣劃出,單獨分立一個區。 區人民政府駐山腰街道。 東南瀕臨湄洲灣,南與惠安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相連,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遊縣接壤。 規劃建設中的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其轄區內的天然良港- 蕭厝港係泉州新港,故取區名為「泉港區」。 山腰街道,由原山腰鄉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析置前黃鎮)和山腰 […]
泉港區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 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縣,2000年從惠安縣劃出,單獨分立一個區。 區人民政府駐山腰街道。 東南瀕臨湄洲灣,南與惠安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相連, 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遊縣接壤。 山腰鹽場是福建省內的最大食鹽基地,目前仍保留著傳承百年的製鹽工藝。 山腰鹽場位於泉州市泉港區山腰街道,之前隸屬於惠安縣(泉港區舊稱惠北)。 莊姓是山腰的大姓, 莊姓先祖來自永春,明朝初年到 […]
泉港區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 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縣,2000年從惠安縣劃出,單獨分立一個區。 東南瀕臨湄洲灣,南與惠安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相連,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遊縣接壤。 規劃建設中的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 其轄區內的天然良港-蕭厝港係泉州新港,故取區名為「泉港區」。 很多人印象當中,泉港是「大陸石油化工名城」、「大陸能源之都」, 卻不知,位於東南沿海湄洲灣南 […]
泉港區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 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縣,2000年從惠安縣劃出,單獨分立一個區。 東南瀕臨湄洲灣,南與惠安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相連, 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遊縣接壤。 規劃建設中的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 其轄區內的天然良港-蕭厝港係泉州新港, 故取區名為「泉港區」。 2000年,惠安縣析置泉港區(縣級)。 泉港區地處福建省沿海中部、湄洲灣南岸。 現下 […]
楓亭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自古是閩中沿海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 與泉州府惠安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暨今莆田市荔城區、泉州市泉港區、 仙遊縣等三縣區交界處的交通要鎮。 楓亭,這個有著詩意的地方, 得名於西漢何氏九仙結楓為亭的美麗傳說。 位於楓慈溪下游,是聯繫湄洲灣北岸和南岸的中樞和紐帶的千年古鎮, 是包含原泉州港、興化港在內的大湄洲港中心, 古往今來,這裡商貿發達、文化燦爛,藝術鼎盛,造就了眾多歷史文化 […]
楓亭,這個有著詩意的千年古鎮,得名於西漢何氏九仙 結楓為亭 的美麗傳說。 她位於楓慈谿下游,古往今來,這裡商貿發達,文化燦爛,藝術鼎盛, 曾孕育過陳洪進、蔡襄、林亨、薛奕、肖妃、、林蘭友等歷史名人。 自宋到清,楓亭登進士第的達127人,任知縣以上的112人,有科甲冠八閩之美譽。 楓亭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自古是閩中沿海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與泉州府 惠安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暨今莆田市荔城區、泉州市泉 […]
仙遊原稱清源縣,傳說西漢武帝元狩年間(前122—前116)安徽廬江何氏九兄弟 避淮南王劉安叛亂陷居該縣東北部深山一石湖(後稱九鯉湖)畔煉丹後乘湖中鯉魚 羽化升天的神話,改以「仙遊」為縣名。 《元和郡縣誌》卷29泉州仙遊縣:「仙遊山在縣西三十里,縣因以為名。」 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二《沿革》: 仙遊縣「臨川何氏兄弟九人學道,於此仙去,故名」。 楓亭自古是閩中沿海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與泉州府惠安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