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泉州(一八四) 洛陽 橋北古街 (下)
洛陽鎮以三里街二里橋聞名於世,躺著的洛陽橋與站著的東西塔並稱為 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而與之相連的三里古街卻顯得沉寂了許多。 洛陽古街始建於唐朝,興於宋代,原來只有一丈左右寬, 民國時期為了通行汽車,拓寬成8、9米寬,兩旁的房屋改造為紅磚騎樓, 被人稱為「泉州的小中山街」。 泉州洛陽街的紅磚騎樓較之它處,雖然形態相似、肌理宛然, 但其以特有的一份平和、質樸以及濃郁的地域特色而頗具魅力。 […]
洛陽鎮以三里街二里橋聞名於世,躺著的洛陽橋與站著的東西塔並稱為 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而與之相連的三里古街卻顯得沉寂了許多。 洛陽古街始建於唐朝,興於宋代,原來只有一丈左右寬, 民國時期為了通行汽車,拓寬成8、9米寬,兩旁的房屋改造為紅磚騎樓, 被人稱為「泉州的小中山街」。 泉州洛陽街的紅磚騎樓較之它處,雖然形態相似、肌理宛然, 但其以特有的一份平和、質樸以及濃郁的地域特色而頗具魅力。 […]
洛陽鎮以三里街二里橋聞名於世,躺著的洛陽橋與站著的東西塔 並稱為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 而與之相連的三里古街卻顯得沉寂了許多。 洛陽古街始建於唐朝,興於宋代,原來只有一丈左右寬, 民國時期為了通行汽車,拓寬成8、9米寬,兩旁的房屋改造為紅磚騎樓, 被人稱為「泉州的小中山街」。 泉州洛陽街的紅磚騎樓較之它處,雖然形態相似、肌理宛然, 但其以特有的一份平和、質樸以及濃郁的地域特色而頗 […]
洛陽鎮是泉州市惠安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惠安縣西南部。 民國前,洛陽鎮稱萬安。民國年間,成立洛陽鎮。 鎮政府駐洛陽街。洛陽鎮轄25個行政村,分別是: 洛陽村、上浦村、後亭村、 西方村、西吟頭村、增垵村、後埔村、前園村、嶼頭村、洛安村、萬安村、 下曾村、堂頭村、杏田村、梅嶺村、雲莊村、陳埭頭村、霞星村、陳壩村、 群山村、西塘村、上田村、上曾村、白沙一村、白沙二村。 福建惠安、洛江的分界 […]
據《惠安縣誌》載: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不止, 大批漢人士族南渡入閩避亂, 部分輾轉來此,沿江尤選洛陽江萬安渡口周圍安居。 唐初和唐末,中原地區兩次大的戰亂再次使中原士族大量南遷, 洛陽鎮成了中原漢人南遷避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中原士族南遷於此後,因思念家鄉而以洛陽命名此地, 洛陽江得名也因此理,遂有洛陽橋。 另據《閩中摭聞》載 : 唐宣宗微時行經此地,見此間風景秀麗,曰 : 山川勝概,類我洛陽也。 […]
崇武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臨海,西連陸地, 地勢起自大霧山脈,蜿蜒起伏,十分壯觀。它夾在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 往北與莆田的南日、湄州互為犄角;往南與晉江的永寧、祥芝互為犄角; 東臨台灣海峽。近處海域遍布島嶼與礁石,地形複雜,易守難攻, 是個戰略位置十分顯著的國防要塞,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惠安置縣後,在這裡設小兜巡檢寨。 元朝初期改為小兜巡檢司。 明洪武三年(1 […]
崇武古城,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 周德興江夏侯經略海疆,奉命抗擊倭寇而建城, 是年起至洪武二十七年(1394 )興建此城,形制為千戶所。 城牆用花崗石壘砌,長 2﹒45 公里,牆高 7 公尺,有城堞、箭窗各 1300 個, 26 個窩鋪,4 個城門及城垛、城樓、烽火臺等。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攻城六晝夜,城陷,生靈塗炭,勸募大修。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倭寇偷襲,城陷 4 […]
崇武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臨海,西連陸地, 地勢起自大霧山脈,蜿蜒起伏,十分壯觀。 它夾在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往北與莆田的南日、湄州互為犄角; 往南與晉江的永寧、祥芝互為犄角;東臨台灣海峽。 近處海域遍布島嶼與礁石,地形複雜,易守難攻, 是個戰略位置十分顯著的國防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說宋朝時,這裡就稱為崇武鄉守節里。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惠安置縣後,在這裡設小兜巡檢寨。 元 […]
惠安文廟即惠安孔廟,位於惠安縣螺城鎮中山北路。 始建於北宋年間。據惠安縣誌載,宋初置縣時就立廟學於縣治之左。 歷經三百餘載四遷廟址,於元至元十三年(1276)毀於兵燹。 迨至元元貞元年(1295)方遷回原址重建,至清光緒十八年(1892)歷經三十四次擴建、重修。 廟前十里外有一座山峰,山巔原為三塊大石對拱,舊稱香爐山。 相傳,明洪武年間惠安知縣黎笏認為此山峰頂無首,又正對縣堂正中,有礙本縣運途 […]
惠安縣雅稱螺城、螺陽,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 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 惠安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 東北部介於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台灣海峽。 轄境東北連泉州灣,西接洛江區,北鄰泉港區,南隔泉州灣與晉江市相望。 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析晉江置縣,取「以惠安民」意定縣名為「惠安」, 領三鄉、三十四都,治所在螺山之陽,故縣城名「螺城」,屬泉州。 唐為晉江縣地,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 […]
土坑劉氏古民居群位於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塗坑村。 相傳在明代靖難之變後永樂二年(1404),原居於福建興化府(今莆田市)的貴族劉宗孔攜家眷 渡海到湄洲灣南岸避難,見此處峰巒相映,曲水停蓄,遂命名為「塗山」欣然居之。 據族譜記載,劉宗孔傳有四子,次子與三子分別徙居雲南和廣東, 長子和四子留在泉港土坑開拓。 長子居住現劉氏祖祠南側,四子居北側。 土坑的劉氏後裔至今已繁衍22代,經明清兩朝延拓出18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