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漳州(五九) 海澄 舊街風情
月港,地處九龍江入海處,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內接山澗」, 因其狀似彎月而得名。 它與漢、唐時期的福州港,宋、元時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廈門港,並稱福建歷史上的「四大商港」。 明朝時這裡可是「海舶鱗集,商賈成聚」的對外貿易商港,市井十分繁榮,是閩南的一大都會。 當時有許多詩篇讚美著月港,詩云:「市鎮繁華甲一方,古稱月港小蘇杭。」 隋代時,全福建被分成五個縣,除了邵武歸江西外,閩北為建安,閩東為閩縣, 閩 […]
月港,地處九龍江入海處,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內接山澗」, 因其狀似彎月而得名。 它與漢、唐時期的福州港,宋、元時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廈門港,並稱福建歷史上的「四大商港」。 明朝時這裡可是「海舶鱗集,商賈成聚」的對外貿易商港,市井十分繁榮,是閩南的一大都會。 當時有許多詩篇讚美著月港,詩云:「市鎮繁華甲一方,古稱月港小蘇杭。」 隋代時,全福建被分成五個縣,除了邵武歸江西外,閩北為建安,閩東為閩縣, 閩 […]
海澄月港,亦名月泉港,地處九龍江中下游至入海口處, 因其「外通海潮,內接山澗,其形似月,故名月港。」 明初,泉州後渚港因「靖倭寇」等政策走向衰落,而月港因地理因素取而代之。 從明宣德(1426)起,月港開設「洋市」,部分開放海禁,百年間成為「海舶鱗集,商賈咸聚」之地, 後成為唯一合法的民間海外貿易港口,通商47個國家和地區, 開闢了通向東南亞與西亞、拉美及歐洲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 也開闢了世界 […]
石碼鎮隸屬于福建省龍海市,東與海澄鎮山後村交界,南接榜山鎮和海澄鎮, 西與榜山鎮平寧村接壤,北隔錦江與紫泥鎮相望,是龍海市政府所在地………. 由此可知,榜山鎮平寧村就位於石碼街道西側接壤之地。 此處是個以謝姓居民為主的單姓聚落。 相傳晉朝孝武帝駕臨謝安官邸,見其庭園中有 一株雄傳大樹,長得青翠茂盛, 當時孝武帝指着大樹對謝安言道:此乃謝家之寶樹。 謝氏遂以寶樹爲 […]
龍海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為漳州市轄市,地處九龍江下游。 全市轄1個街道、11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石碼街道、海澄鎮、角美鎮、白水鎮、浮宮鎮、程溪鎮、港尾鎮、九湖鎮、 顏厝鎮、榜山鎮、紫泥鎮、東園鎮、東泗鄉、隆教畬族鄉。 市政府就駐在石碼街道。 南梁天監六年(507),析晉安縣地置龍溪縣(今九龍江北溪下游地區及濱海地)屬南安郡。 龍溪縣因置縣在九龍溪邊而得名龍溪。縣治在桂林村(今漳州顏 […]
石碼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城鎮,與石獅、涵江並稱福建三大名鎮。 石碼鎮隸屬于福建省龍海市,東與海澄鎮山後村交界,南接榜山鎮和海澄鎮,西與榜山鎮 平寧村接壤,北隔錦江與紫泥鎮相望,是龍海市政府所在地。 石碼原名石奚谷,唐以前尚是內海海濱,明宣德年間改稱錦江, 明弘治以後,都人以當地海潮上下湍激,屢有崩潰,乃沿江壘石築十二壩以障之,故名石碼, 由此沿襲至今。 1960年原龍溪縣與海澄縣 […]
龍海市位於九龍江下游沖積平原,前身為1960年8月龍溪、海澄二縣合併建立的「龍海縣」, 1993年撤龍海縣設「龍海市」。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龍海地帶遂由荒服而歸屬其所建的閩中郡。 南北朝時代,梁武帝蕭衍於大同六年(540)始建龍溪縣,屬南安郡,治所設於古縣。 唐垂拱二年(686)割龍溪縣南境置漳州,開元二十九年(741)割泉州的龍溪縣改屬漳州。 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從漳浦縣李澳川遷 […]
青礁村,現屬廈門市管轄,但在解放前,此地及其所在的海滄區, 事實上是漳州千百年的轄境………. 在漳州各類地方志中,凡是介紹到龍溪縣或之後的海澄縣,必然要提及青礁, 因為這個地方在宋代,號稱「漳州府科舉,此地最盛」。 青礁顏氏先祖顏慥,原居泉州永春,因其好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主政漳州, 故聘請顏慥擔任漳州教授,而地方志里也將顏慥描述為漳州文教的功臣和開 […]
青礁村隸属于厦門市海滄區街道,位于厦門海滄區與漳州角美鎮相接壤地带, 背山臨海,占地约5平方公里,下設院前、鸿江、大路、后松、埭仔等5個自然村。 东接海滄街道囷瑶村,西靠漳州角美白礁村,北臨海滄區主幹道馬青路,南踞九龍江出海口。 歷来就有鱼米之鄉之稱。 青礁目前雖隸屬於廈門市海滄區,然歷史上卻是與白礁緊緊相依的……… 青礁村,聚落人口約6千人,雖然只是小小聚落, […]
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 (當地民間傳聞是紫微星君轉世),本名吳夲,別號雲衷, 是周代泰伯的後裔,傳到三十一世的時候,遂以吳為姓,遷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定居, 吳夲父名通,母黃氏,生前活動於泉州府同安縣與漳州府海澄縣交界的白礁與青礁一帶, 這白礁鄉就是保生大帝生長的故鄉。 (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善裏白礁村,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 吳夲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 已卯年農曆三月 […]
白礁慈濟宮位於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是奉祀閩台醫神保生大帝的祖宮。 南宋紹興二十年 (1150)肇建以來,白礁慈濟宮便以其宏敞巍峨的皇宮式建築規模、古色古香的藝術格調, 以及常年旺盛的香火供奉,被譽稱為閩南故宮。 今天的白礁慈濟宮為一座五門三進皇宮式建築。 殿宇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兩邊為文武朝房,共開五門。 正中大門上邊,高懸慈濟祖宮橫匾,筆勢雄渾有力,為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