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二二) 鼓浪嶼 洋樓風情 之四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界,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 […]
鼓浪嶼在宋代就有福建人開始上島開發,元代設兵員禦守。 明初,設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建寨屯兵, 進行抗清鬥爭。 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爲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湧入廈門, 由於鼓浪嶼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於居住,而成爲在廈外國人選擇的辦公地和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後,美、德、法、日等國 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迫劃租界, […]
在厦門開埠之前,鼓浪嶼島上的永久性建築除了少量寺廟、祠堂等祠廟類建築外, 主要是富有閩南特色的被稱為紅磚厝的傳统院落式住宅建筑。 採用具有海洋文化特徵的紅磚材料及工藝區别于中原地區合院式民居, 其中代表建築即為四落大厝。 清嘉慶年間,同安石潯人黄勗齋在鼓浪嶼建起二落燕尾式四合院, 其子黄昆石官至户部監印,即選知府、鹽運使、中憲大夫,生有五子并領養二子。 后在大夫第右側建四落大厝和一座燕尾双曲屋面住 […]
鼓浪嶼宮保第酒店地處鼓新路,美國領事館后方200米, 距離三丘田碼頭步行約三分鐘路程。 原是臺灣五大望族之一的霧峰林家第七代林祖密將軍府第,故又稱林公館。 林文察是甲寅之長孫,是霧峰林氏家族第四代。 道光三十年(1850),林文察為報殺父之仇刺死林和尚後自首入獄。 咸豐四年(1854),清政府國庫空虛,軍費捉襟見肘,官府只得糾集地方武裝混編成軍, 鎮壓小刀會,林文察就在此情形下,步入軍旅生涯。 […]
金瓜樓,位於泉州路99號,建於1922年,是菲律賓華僑黃賜敏的房產。 因屋頂為瓜形,陽光照耀下燦如金瓜而得名,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裝飾工藝的洋樓。 因樓頂有兩個「金瓜」而得名。 金瓜樓建於1922年,1924年由旅菲華僑黃賜敏買下作為住宅。 該樓是一座用中國傳統裝飾工藝裝修的別墅洋樓,全部樑柱、檐楣、板角都飾有花卉、禽鳥、植物浮雕, 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洛可可的韻味。窗是歐式的,均裝百葉。 內 […]
林氏府公館當年是清末民初望族—台灣板橋林家在鼓浪嶼的私家府第, 當地人俗稱府內。 (現況照片) 此處原是林爾嘉先生的別墅,單就從外觀上看去便知氣勢非同一般, 大家風範彰顯無疑,始建於1895年的建築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整組建築由大樓、小樓和稍後興建用以連接此兩樓的八角樓所組成。 鼓浪嶼上有兩個八,除了已經成為鼓浪嶼地標的八卦樓,另一棟就是林氏府裡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七月八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四十一屆大會上,宣布 鼓浪嶼及島上五十一處歷史建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五十二個世遺地點之一。 其中,即包含了天主堂。 天主堂位於鼓浪嶼文化遺產地核心區。 為保護天主堂的歷史風貌建築,2015年底拆除了一些有礙申遺景觀的臨時建築物。 並對天主堂外立面和內部進行保護性的裝修。 此外,教會也修建了透綠欄杆,並進行環境綠化,整 […]
晚清年間,中國不少地方都被外國劃為租界,一座座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 今天成為特色的旅遊賣點,例如上海和青島。 而位於廈門的小島鼓浪嶼,也是當時外國租界之一。 所不同是,除了外國人留下的建築外,島上還有不少由華僑興建的大宅, 建築風格既融合西方文化,也保留着一顆傳統中國心, 已被列為保護古蹟之一的海天堂構,是當中的代表者。 海天堂構,被封「鼓浪嶼別墅之王」,它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 由菲律賓華僑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