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嶼 張自來兄弟洋樓
張氏姓源,出自姬姓。張氏為皇帝之子青陽世之後,共有十四個望出之處,其中以「清河」為最著。 唐貞元年間,隨牧馬監陳淵來金門的十二姓中,張亦其一。 現今金門的張姓約有四系,青嶼張、沙尾張、大嶝張和烈嶼張,以青嶼張最旺。 說起張氏的姓源,可以上溯到周宣王時,當時的卿士張仲,其後裔在春秋時仕晉為大夫, 到了韓、趙、魏三家分晉,張開地為韓相,其裔孫張良於漢初時被冊封為文成侯,受采地於「留」,居陳留。 張良之 […]
張氏姓源,出自姬姓。張氏為皇帝之子青陽世之後,共有十四個望出之處,其中以「清河」為最著。 唐貞元年間,隨牧馬監陳淵來金門的十二姓中,張亦其一。 現今金門的張姓約有四系,青嶼張、沙尾張、大嶝張和烈嶼張,以青嶼張最旺。 說起張氏的姓源,可以上溯到周宣王時,當時的卿士張仲,其後裔在春秋時仕晉為大夫, 到了韓、趙、魏三家分晉,張開地為韓相,其裔孫張良於漢初時被冊封為文成侯,受采地於「留」,居陳留。 張良之 […]
翁氏分源於姬姓,本是黃帝的裔孫。姬姓最早的始祖后稷,原是黃帝的八世孫,曾被任命爲農官, 封于周原岐山。歷數百年的經營,到姬昌時,逐漸強大成爲西方霸主。姬昌的兒子姬發,滅殷商紂王而建立周朝, 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周武王。 姬昌後來被尊稱爲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歷經成王、康王、傳到昭王。 昭王就是翁氏的始祖。 戰國時代,翁溢的二十七世孫翁弘,在魏國的原城任官,以後在原城定居,族裔開始興盛 […]
後豐港為一閩南傳統聚落,主要以洪姓居民組成,明末清初輔佐鄭成功與鄭經父子的武將洪旭,即出生於此村。 當地人稱洪旭為「洪伯爺」(或作「洪伯牙」),因洪旭曾受隆武帝封為「忠振伯」之故也。 洪旭之父為洪公掄(字廷揚,號鼎銘),聚妻黃氏,側室劉氏,計生三子, 公掄以功授守備,萬曆四十二年(1614)征海南島黎族之役壯烈犧牲,劉氏年方二十八,與嫡黃氏撫育三子 成立,商販巨富,《金門志》為劉氏立傳,列為節 […]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二次北上,清廷被迫簽訂北京條約,開放滬尾成為通商口岸。 同治元年(1862),正式設關徵稅後,淡水港迅速成為北台灣第一大港,而來台設行貿易的 洋行除五大洋行: 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洋行外,嘉士洋行也並列其中。 嘉士洋行倉庫是淡水開港後,外商積極營運的港口倉庫,為十九世紀外商在淡水,所建少數 洋行倉庫僅存一座,目前僅存的港口貨棧與倉庫遺址,是以清水磚砌築與木構 […]
牛津學堂是極有趣味的中西合壁建築,模仿四合院農宅樣式,建築匠人因複雜而無法溝通時, 則削蕃薯示範,並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屋頂上的小塔,一直有人曲解其意義, 其實是教堂的帽尖(pinnale) 但他以中式造型取代。 以外牆上中法戰爭時法艦砲擊所留下之彈痕最珍貴…… 1914年在此增辦淡水中學,所以是台灣第一間西學學堂,也是台灣神學院、淡江中學和 真理大學的搖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