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林氏宗廟 (林祖厝) (下)
位於台中市南區的林氏宗廟,建於1796到1820年清嘉慶年間, 由於林氏宗祠是集合中部各大林姓族裔出資所建的宗廟,在資金充裕下, 建築與裝飾的講究可想而知,不僅規模宏大、裝飾雕工精美, 光是一間宗祠就有三對龍柱,為其他宗祠所不及。 林氏宗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 由林姓先祖迎祖先神位到大里杙(今大里市), 自立堂號為尚親堂。 道光年間,林振樂、林奪魁、林大梁及林梅等人商議, 將宗廟遷祀到旱溪莊的祖 […]
位於台中市南區的林氏宗廟,建於1796到1820年清嘉慶年間, 由於林氏宗祠是集合中部各大林姓族裔出資所建的宗廟,在資金充裕下, 建築與裝飾的講究可想而知,不僅規模宏大、裝飾雕工精美, 光是一間宗祠就有三對龍柱,為其他宗祠所不及。 林氏宗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 由林姓先祖迎祖先神位到大里杙(今大里市), 自立堂號為尚親堂。 道光年間,林振樂、林奪魁、林大梁及林梅等人商議, 將宗廟遷祀到旱溪莊的祖 […]
台中林氏宗廟(當地人俗稱林祖厝) 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林祿公祠」, 原建於內新莊(今臺中市大里區內新里); 日治時期昭和5年(1930)遷於現址。 位於內新莊的林祿公祠召開第二次籌備會,會員推舉霧峰林家的林獻堂 為建築實行委員長,並決議新建宗祠應另擇它址重建。 1919年(大正8年), 選定台中市老松町(現址),正式動工。 1921年(大正10年),第8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贈送 台 […]
斗六地區溪流圳渠縱橫分布,溪流多起源於林內鄉、古坑鄉及斗六山區。 北部及東部有北環溪、外湖溪與大埔溪匯流成石榴班溪,楓樹湖裡溪、內林溪 亦注入石榴班溪。 其後在與海豐崙溪集形成(舊)虎尾溪。 中部有雲林溪貫穿,南部則有石牛溪,兩溪接流入虎尾溪。 虎溪里是舊斗六街保長部段虎尾溪、崙仔、甲六埤、中庄仔等庄頭, 在斗六市區西北方,故光復後改稱虎溪里。 舊虎尾溪與其北側的新虎尾溪、南側的虎尾溪在歷史上曾經 […]
從大湖公園附近進入大湖山莊街,再轉入大湖街131巷, 直行至131巷底的葉氏祖廟前, 就看見了道路左側的碧湖步道入口。 車停於葉氏祖廟前的路旁,往回走十幾公尺,就來到了碧湖步道入口。 附近因步道整地,原本放置於路旁林間 ,被雜草掩沒的葉氏祖廟舊石燈籠, 也變得明顯可見。 石燈籠刻有「昭和十三年」(1938)及 「葉氏祖廟改修記念」等刻字。 葉氏祖廟創建於日治時代大正3年(1914),大正8 […]
范氏家廟俗稱范家祠,位於新埔成功街的巷弄內, 由於位處隱密,較少為外人所知。 范氏家廟建於清咸豐八年(1858),由范日旺、范月福、范雲開等人募資籌建, 並於咸豐十年(1860)竣工,是新埔街最早建立之宗祠。 新埔范姓宗族之先祖為范法澄,原籍嘉應州,明初遷移至惠州府陸豐縣落地生根, 傳至十一世祖昌睦、昌貴兩兄弟於1703年渡海來台,輾轉至墾首衛阿貴下充當佃戶, 並在略有積蓄後返鄉娶妻,後昌睦再度來 […]
林氏家廟之興建,主要由居住於照門的林家子孫林孔昭發起, 當時林孔昭擔任大茅埔區長要職,發起共同捐資興建宗祠,並遠至其他各地募捐 ,因此,林氏家廟之資金來源尚包含板橋及台中霧峰林家, 是本祠堂興建最特殊之處。 當時共募集七千多圓,並於居住在後街的象鼎、象忠兄弟, 將林氏公廳正後方的埔地,施捐做為家廟用地,由林孔昭擔任經理, 負責申請及籌建事宜。於大正六年(1917)完工啟用。 林氏家廟主祀林姓始祖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