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巒 五溝水 劉氏宗祠
康熙末年,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地區客家人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又名六堆天后宮>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保衛家鄉,抵禦外侮。 這就是<六堆>的由來….. 此地因面臨大武山,萬山重疊,成為一天然屏障,故名之日<萬巒> 康熙 […]
康熙末年,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地區客家人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又名六堆天后宮>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保衛家鄉,抵禦外侮。 這就是<六堆>的由來….. 此地因面臨大武山,萬山重疊,成為一天然屏障,故名之日<萬巒> 康熙 […]
草屯地方昔屬南北投堡,清雍正年間,漢人之入墾者激增,雍正十二年(1734)清廷為教化北投社平埔族子弟,設有土番社學一所。乾隆年間,在北投街設立義學,以為漢人子弟啟蒙之所。至道光年間,漢人之拓墾已歷百餘年,文運已然鼎盛,乃有北投堡總理<莊文蔚>等發起,募款卜地於北投街郊建<登瀛書院> 乾隆四十二年設有南北投堡<土番>社學,繼而為義學。自道光三年始,北投社平埔族,陸 […]
<李建興> (1891-1982) 生長基隆郡平溪庄石碣後,少時十年間,習修漢文,後設帳授徒,及事農耕,大正五年(1916) 轉業炭礦,由一工頭起家,有辯才,善收攬人心,事業的才能卓拔,乃弟相輔,漸次固其地位,昭和九年(1934) 承包瑞芳三坑之採運, 組織瑞三炭礦,據有數十萬財富,更任協議會員等公職,為該地方有力者 李家原本居於平溪鄉海拔一五○○尺的上天山山麓,當地氣候溫和,風景宜人 […]
清乾隆32年(1767),十五世祖<陳計勃>,<陳計淑>渡海來台,寄居竹南,道光3年(1823)因盜匪猖獗,舉家遷移至宜蘭,初居員山<鴨母寮>,至於咸豐6年(1856)舉族遷徙<擺厘>興建宅院,即是被稱為<陳家家廟>的<鑑湖堂>。 <鑑湖>為地名,位處福建漳州漳浦縣佛曇鎮大坑,湖面周圍約3里,水清如鏡而得名。道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