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建築
原 花蓮港高等女學校 校長宿舍
花蓮女中創校於昭和2年(1927),當時的校名為「花蓮港高等女學校」, 校長宿舍則建於昭和4年(1929),依照建築面積,為「高等官舍第三種」, 等級相當於今日鄉鎮市長公館, 可見當時高等女學校校長受尊重的社會地位。 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校長宿舍為日式木造宿舍, 全棟使用檜木建材,格局為傳統日式房屋配置, 外牆則使用雨淋板設計,此設計除了可防雨外,還有隔溫的功效, 是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代由北美洲引進的 […]
原 日本鋁業花蓮港工場 招待所
臺肥公司花蓮深層海水園區地址位於花蓮市華東15號, 佔地共45.86公頃,東臨台灣水泥花蓮廠,西邊與林務局防風林 與花蓮環保公園相隔,緊臨太平洋, 南邊以港濱路與花蓮觀光漁港相鄰,北邊銜接四八高地。 該園區原為日治時期台灣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 光復後由行政院接管成立花蓮氮肥公司,後由台肥公司合併經營, 生產複肥及有機質複肥。 自92年肥料停產後配合行政院「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 […]
原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及附屬建物
「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於大正8年(1919)成立,當時採伐的區域於 林田山與大安山一帶的檜木為主,同年官方設置「營林局殖產課東部作業所」; 次年併入「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 主要工作為接受花蓮港廳與台東廳委託,負責造林工作。 昭和4年(1929),遷移出張所至現址, 昭和17年(1942),東部出張所改稱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戰後,國民政府接管日據時期木材事業,花蓮縣成立山林管理所, 迄民國59 […]
原 鐵道部花蓮出張所 所長官邸
花蓮縣文化局指出,「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中,一館(台鐵管理局花蓮管理處), 和二館(台灣鐵路局舊工務段及舊警務段),分別於九十一年、九十四年公告為 歷史建物後,另一處舊官邸位於花蓮市東大門夜市旁,約建於1930年, 和洋混合式的高級官舍,2004年也登錄為歷史建築。 依據文化局調查資料指出,明治四十四年(1911)東線鐵道建造初期, 併同花蓮港驛建築及相關廠舍辦公廳興建時,即建造鐵道員工宿舍。 所長 […]
再訪— 吉安 慶修院
吉安舊名Cikasuan,漢人譯作「知卡宣」或「七腳川」。 明治四十一年(19028)「七腳川事件」之後,日本人在這裡開闢移民村, 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延岸, 於是就把這裡改稱「吉野」。 隨著日人進駐,日本佛教也隨之進入。大正六年(1917),川端滿二在此 募建了這座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以宗教安定的力量, 撫慰移民的思鄉之情。 宝形造的日式傳統建築,流露濃厚的江戶風格。 […]
鳳林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 被稱為森坂(MORISAKA 摩里薩卡), 以保存最完整的伐木基地聞名。 雖然林田山昔日風華不在,但園區中不僅有各種伐木器具、傳統消防物等 豐富的文物,還留有頗具規模的中山堂、日式檜木建築群,有著濃厚林業歷史 的林田山,成為旅客來花東縱谷必拜訪的人文景點。 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 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1918年,日本人在花蓮設立「 […]
台中 日本人遺骨安置所
台中寶覺禪寺的七寶塔有日治時期生活過的日本人遺骨。 像是曾有作家楊逵的好友、日本警察入田春彥的遺骨, 後由熊本縣的遺族帶回日本。 1957年,前臺灣總督、海軍大將長谷川清,整理臺灣各地 日人墳墓及遺骨,4年後分別在臺灣北、中、南三地興建遺骨安置所。 而宗心在寺中闢建安置日本人遺骸的墓園, 讓在臺日人於每年歲末集合寺中舉行追悼法會。 寺中的遺骨同時包含了二次世界大戰身亡的台籍日本兵與日本兵。 […]
水上 南靖糖廠 康樂館
南靖糖廠位於嘉義縣水上鄉靖和村、南靖火車站對面, 由日本東洋製糖株式會社於1908年建立。 從明鄭時期開始,糖業已逐漸成為人民維生的產業, 到了光復初期除了是主要產業之一,更是台灣著名出口品, 而南靖糖廠在當年為三大糖廠之一, 隨著糖業、糖廠的風光繁榮,嘉義縣水上鄉也一度繁華了起來; 直到糖業在台灣失去競爭力後,南靖糖廠風光不再更面臨停產, 之後便積極轉型為休閒產業,在旅遊觀光業中發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