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 原 阿猴水道量水器室
小坪頂由於地勢高,挖井不易,所以從前里民用水都必須 藉著牛車到遠在二、三公里外的下淡水溪(現在的高屏溪) 載運,非常不方便。 於是,日治時期在竹寮里高屏溪旁設置取水口, 引溪流為水源,並在小坪里設淨水場,將抽取的水送到 小坪頂淨水場,處理後供給高雄地區用水。 1945年二戰後,由高雄市政府接管, 改名為「高雄市自來水廠第一水源地」。 至民國六十三年台灣自來水公司成立,小坪廠隨高雄市 自來水廠合 […]
小坪頂由於地勢高,挖井不易,所以從前里民用水都必須 藉著牛車到遠在二、三公里外的下淡水溪(現在的高屏溪) 載運,非常不方便。 於是,日治時期在竹寮里高屏溪旁設置取水口, 引溪流為水源,並在小坪里設淨水場,將抽取的水送到 小坪頂淨水場,處理後供給高雄地區用水。 1945年二戰後,由高雄市政府接管, 改名為「高雄市自來水廠第一水源地」。 至民國六十三年台灣自來水公司成立,小坪廠隨高雄市 自來水廠合 […]
甲午戰爭尾聲,在臺政權大致穩固底定的日本政府將臨時總督府設在 清代的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內,直到第五任台灣總督 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時候,才有興建永久廳舍的計劃。 經過審慎規劃後,總督府於1907年懸賞5萬元日幣公開徵圖, 並限定參賽者資格為日本本土的建築家。 徵圖初選階段,主辦單位從多位參加競圖的日本建築師 當中選出一至七名:分別為鈴木吉兵衛、長野宇平治、片岡安、 森山松之助、松井清 […]
清末至日治初期,同安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同安藔庄」。 該庄北及東北與芬園庄為鄰,東與縣庄為鄰,東南邊凸出部分 隔貓羅溪與月眉厝庄為界,南邊為草尾嶺庄,西邊為施厝坪庄、 三塊厝庄、東山庄、黃厝庄。 明治三十四年(1901) 11月,該庄隸屬於臺中廳。 大正九年(1920) ,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同安寮」大字, 隸屬於臺中州彰化郡芬園庄。 戰後芬園庄改制為芬園鄉,隸屬於彰化縣, 大字亦改制為村。 […]
基督長老教會嘉義西門教會位於嘉義市西區,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嘉義中會東區所轄的教會之一,由黃武東牧師開拓,母會為嘉義東門教會, 成立後與東門教會並列嘉義兩大開拓核心教會。 西門教會為嘉義市第二間教會,擁有76年歷史, 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戰後在嘉義設立的第一間教會。 1953年,西門教會於嘉義市番社里分設北榮教會, 為其開拓之第一間教會。 西門教會禮拜堂為嘉義市市定古蹟,禮拜堂原為「日本基督教團 […]
天理教是江戶末期所創立的新興宗教,性質上屬於神道教的 系統,其教主為大和國的農婦中山美支。 某天,教主的家人突然間生了疾病,看了數次醫生也難以治癒。 正當大家聚在一起祈禱之時,突然間聽到神的天啟-神明要降臨人世, 需要一個人類作為顯現化身。飽受疾病困擾的這一家人,最後決定 要接受神的旨意,將美支的身體作為神龕獻上之後,他們的疾病也 突然不藥而癒了。 這突然降臨的神明稱為父母神 「天理王命」(てん […]
鹿港仕紳辜顯榮在1901年即在二林上堡、馬芝堡投資設立水圳工事, 其於1903年完工,之後陸續合併了在溪湖地區由蔡春梅、陳梓成等人 所有的四處改良糖廍,並設置大排沙、三省莊、頂藔、連交厝工場。 1919年10月,辜顯榮設立「大和製糖株式會社」, 繼承了其所有的四處糖部。 1920年7月,辜顯榮開始與明治製糖討論合併事宜, 於10月1日將大和製糖合併至「明治製糖」,並將四處工場 合併成「溪湖工場」, […]
約建於1920年至1940年間的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位於金山南路與 忠孝東路交叉口。 沿著瑠公圳而形成的齊東街,呈現弧形的特殊街道紋理, 迥異於周圍垂直棋盤狀的路網。 步入齊東街巷弄,隨著日式黑瓦與茂密老樹的引領, 都市車流喧囂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幽靜的生活氛圍。 齊東街在清代被稱為三板橋街, 是連接艋舺(萬華)與錫口(松山)的重要「米道」, 供應臺北城內(今博愛特區一帶)的米糧和煤炭。 […]
泰順街 33 巷極短,目光所及就是它的全部, 往前走些,可見右邊有棟二層木屋。 谷歌地圖,標註此處為丁觀海、丁肇中寓所…….. 昭和町是伴隨台北帝國大學等學校的設立而發展的區域, 昭和2年(1927)台北高商(台大管理學院前身)的老師發起「大學住宅信用 利用購買組合」,在昭和町一代共同購買土地,建設自用住宅, 逐漸形成郊外住宅地─昭和町。 範圍約今和平東路一段、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