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廟宇
山虛水深— 獅頭山 靈霞洞
「獅山古道」從南庄鄉的獅頭進入,或由峨眉鄉的獅尾前往,獅頭與獅尾間的交通全仗一條青石鋪就的石板古道,串連起眾寺廟,沿途古木蒼鬱,斑斑苔蘚,發人思古之情,不僅是遊人參佛之幽徑,亦為健行踏青的熱門路線。 若從獅頭起訪,可從中港溪旁獅頭登山口牌樓循階而上,經饒益院,過紫陽門後進入勸化堂,出道德門後迎面而來的是陡峭的千級石階「石磴禪道」,考驗登山客的體力與耐力,繼續前行,待地勢平坦,便見萬仞峭壁,巨石上刻 […]
獅頭山 紫陽門 勸化堂
獅頭山為台灣民初佛教聖山,地跨新竹縣峨眉鄉、苗栗縣三灣鄉與南庄鄉,昭和二年(1937) 年獲選為台灣十二勝景之一,全山共有十八間寺庵,其中有十七間建築於岩洞內,於獅頭部份係屬岩壁地形,其形酷似獅子蹲踞之狀,故名為「獅頭山」。 清道光六年(1826),當時的淡水廳同知計畫拓殖中港溪山區,曾率隨從到祭出湖(今三灣鄉頂寮村)巡視,東眺中港溪北岸的一座雄偉嵯峨的山頭,酷似獅頭,而以「獅頭」名之,這是獅頭山 […]
士林 芝蘭舊街 神農宮 (芝蘭廟)
古早前,平埔族毛少翁社活躍於天母一帶,社域稱為 Pattsiran (八芝蘭)。明末漢人入墾,康熙四十二年(1703),張洲仁, 鄭維謙從其哩岸入墾,六年後,賴永和等人正式請墾北路毛少翁社東勢荒埔,範圍東至大山、西至舊和道、南至大浪(番仔溝)北至少翁溪(橫溪)。 他們沿著基隆河上岸、來到一片平坦荒埔,開始墾荒,在基隆河與其支流魔神仔溝會流處,搭建一小小的福德祠供奉土地公,並在附近蓋茅屋居住。 今福 […]
士林 芝山巖 惠濟宮
芝山巖是漳州人稱呼員山仔的名字。芝山原本是漳州的一處名勝,當漳人移民到士林時,覺得土名員山仔的小山丘,頗似家鄉的芝山,所以將這小山丘命名為「芝山」。海拔52公尺的芝山岩,山腳下雙溪流經的士林平原,就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漳州人所拓墾的大本營。 芝山岩惠濟宮,第三級古蹟,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竣工。 18世紀中期,大量中國閩南的泉州與漳州兩地民 […]
烏來 妙心寺 (神社遺跡)
烏來神社於昭和八年(1933) 5月22日鎮座 , 祭神為開拓三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10月28日,目前神社舊址已改建為「妙心寺」,改建的佛寺仍然保有日治寺院的唐破風樣式,以及入口處的鳥居門樓。昔日參道階梯上還可見一座手洗缽, 其旁民宅院子內也可見到幾座石燈籠殘跡 . . . . 妙心寺位於烏來停車場後山山腰,是烏來鄉內較為知名的寺廟,寺觀莊嚴雄偉,四圍山明水秀。妙心寺其實非常年輕,只有二 […]
櫻之芳庭 — 楊梅 回善寺
鄰近中華映管楊梅廠的「回善寺」,根據寺前石碑所記,初創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是一處百年古寺,原名「聖帝廟」,是一間主祀關聖帝君的宮廟,而後來因為歷史變動的種種因素,現在改祀釋迦摩尼佛,配祀其他民間尊崇的歷史人物及神祇之道教寺廟。 清乾隆年間,諸協和墾業團體(由鍾朝和與溫廷協為墾首)到全山環翠的壢谷中拓墾,發現遍地楊梅樹,紅紫果實纍纍,遂在溪河邊築屋而居,口語相傳稱為「楊梅壢」。 由東而西,自山 […]
岡山 壽天宮 (岡山神社遺跡)
四、五百年前平埔族遷徒到岡山一帶,過著漁獵的生活,後來漢人慢慢移入,聰明的生意人,沿著阿公店溪的出口(彌陀舊港口),把貨物運送到仁壽橋附近交易,於是「岡山」漸漸的成為鄰近鄉鎮的水陸運中心,三百多年來,發展出三條曾經繁榮而且具有不同時代意義的街衢……. 「岡山」舊名「阿公店」,至於阿公店地名的由來據考據應係由番語音譯而來。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率眾登陸鹿耳門,趕走 […]
鹽水 護庇宮 武廟 聚波亭
「月港護庇宮」位於台南縣鹽水鎮中正路市街中心,俗稱「鹽水媽祖宮」。其初僅為福德祠,康熙二十二年(1683)改為天后宮,康熙五十五年(1716) 擴建後更名為「護庇宮」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月港護庇宮,擁有珍貴的歷史人文和建築工藝…… 鹽水昔日瀕臨倒風內海,以通船之便,早有漢人及平埔族居住, 天啟元年 ( 1621) 顏思齊,鄭芝龍據台時,由大陸陸續移民此間,成為最古老的街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