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 太和宮 建築工藝之美 (下)
關西太和宮,是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東興里的三官大帝廟, 廟身列為新竹縣定古蹟,為關西鎮信仰中心。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墾民陳自仁呈請福建總督批准開墾美里庄。 乾隆年間,連阿盛發起在當地爐主宅輪流奉祀三官大帝。 因不斷受未歸順清廷的原住民侵擾,地方人士募款建立可以作為防禦中心的廟宇, 即關西太和宮前身,稱為「三界廟」。 當時陳自仁的墾戶就因受不了泰雅族,嘉慶年間放棄該地,並由衛阿貴承接。 後來衛 […]
關西太和宮,是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東興里的三官大帝廟, 廟身列為新竹縣定古蹟,為關西鎮信仰中心。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墾民陳自仁呈請福建總督批准開墾美里庄。 乾隆年間,連阿盛發起在當地爐主宅輪流奉祀三官大帝。 因不斷受未歸順清廷的原住民侵擾,地方人士募款建立可以作為防禦中心的廟宇, 即關西太和宮前身,稱為「三界廟」。 當時陳自仁的墾戶就因受不了泰雅族,嘉慶年間放棄該地,並由衛阿貴承接。 後來衛 […]
關西太和宮,是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東興里的三官大帝廟, 廟身列為縣定古蹟,為關西地區信仰中心。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墾民陳自仁呈請福建總督批准開墾美里庄。 乾隆年間,連阿盛發起在當地爐主宅輪流奉祀三官大帝。 因不斷受未歸順清廷的原住民侵擾,地方人士募款建立可以作為防禦中心的廟宇, 即關西太和宮前身,稱為「三界廟」。當時陳自仁的墾戶就因受不了泰雅族, 嘉慶年間放棄該地,並由衛阿貴承接。 後來衛阿 […]
大稻埕慈聖宮,又稱大稻埕媽祖廟、稻江媽祖廟,主祀媽祖(大稻埕媽、稻江媽), 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慈聖里的媽祖廟,為頂下郊拚後遷移的同安人所建立, 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稻埕法主真君廟並列為大稻埕三大廟宇。 嘉慶年間,泉州府同安縣商人,為祈航海平安, 從福建分靈請來海神媽祖神像,供奉於艋舺八甲庄。 咸豐三年(1853)頂下郊拚後, 同安人的首領林佑藻在咸豐五年(1855)於大稻埕籌建媽祖廟。 同治 […]
樹林濟安宮建立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於潭底山麓, 奉祀保生大帝,名曰濟安宮,俗稱大道公廟或稱潭底廟。 每年的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千秋舉行保生文化祭,當天舉行繞境 遍及整個樹林全區。 康熙61年(1722),賴姓泉州人攜保生大帝香火渡臺,入墾海山庄潭底,築茅屋奉祀。 乾隆16年(1751),泉州人張方大自臺南安平港輾轉抵達樹林,開拓墾務。 乾隆53年(1788),張方大重病而向保 […]
蘆洲擁有相當多的古稱,例如河上洲、和尚厝、和尚洲、鷺洲等等, 昔日的蘆洲區鄰近淡水河的一片沙洲而且常常發生水患,河岸邊到處都是蘆草, 地勢低窪好像居在河上因此名為河上洲; 到了18世紀中當時地主都將土地貢獻給廟宇然後再租回, 以佃農的身分減免稅收,因此當時蘆洲的土地多由和上所管理, 在地人便稱作和尚厝,而河上與和尚音同因此又稱做和尚洲; 因為在河岸邊吸引了鷺鷥聚集,因此又有『鷺洲』之稱, 日治時期 […]
先嗇宮為臺北盆地淡水河左岸三重區二重埔最古老的廟宇, 今日廟宇名稱「先嗇宮」為日治時期所立,前稱「五穀先帝廟」, 又稱「五穀王廟」、「五谷王廟」。 先嗇宮之「先嗇」二字,即指「神農大帝」。 典故為中國古代祭祀八位農業神祇-「八蜡神(「蜡」音同「炸」)」, 八蜡神依序為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昆蟲等8種農業神, 而其中以「先嗇」為首,而農業神之首即是神農。 廟中同時祀奉眾多的道教與佛 […]
二重埔早期為平埔族武勞灣社的漁獵場所。後來因新莊人口擁擠, 移民沿淡水河北邊搬遷,依離新莊的遠近與開墾順序,陸續開闢了頭重埔、二重埔、三重埔。 乾隆十年(1745),李姓先民來二重埔開墾,民眾從福建恭請神農大帝神像奉祀。 當時墾民依靠沙洲一帶耕作的田,所以拜起此農神來。 乾隆二十年(1755)元月十一日建此廟於三崁店,為今新莊區交界大漢溪畔, 約金陵女中後方,取名「五穀先帝廟」,又名「五谷王廟」。 […]
頂泰山巖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仕紳李序彥、李序原等所捐建, 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彭內莊分香泰山顯應祖師神像來臺, 原名「福山巖」。 咸豐三年(1853)爆發泉漳械鬥,福山巖為漳人所焚毀, 後由李符記(李序原之孫)捐地重建, 改稱「泰山巖」, 又稱「頂廟」或「頂泰山廟」。 因位於崎仔腳山腰上,故又名「崎仔腳廟」, 後該廟又分靈出另一座位於山下明志路上的泰山巖,為分別兩座「泰山巖 […]
大龍峒,或稱大浪泵、大隆同,位於台灣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口附近, 今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台北市舊聚落。 此舊聚落最早有文字記載地名的時期為1645年至1655年間的台灣荷據時期, 是以荷蘭文寫成「Pourompon」,也有Pourompom、Paronpon、Paronghpot等拼法; 1697年在郁永河的《裨海記遊》中首次出現漢字地名「巴琅泵」,黃叔璥《台海使槎錄》 […]
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上,主祀道教保生大帝,是大龍峒當地的信仰中心, 更是台灣北部重要的廟宇之一,由於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之意, 創建至今已有200餘年; 保安宮佔地廣大,面積為3000坪,是難得一見的大廟, 建築的修護與維持更是全台廟宇的表率,並在1998年評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保安宮的歷史發展…….. 保安宮根據《淡水廳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