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街路隨拍 (51)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漁會正濱大樓舊稱「水產館」,設有水產講習所, 為昔日八尺門地區發展水產事業的核心, 是基隆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本時代漁業產業建築。 昭和9年(1934)由臺北州水產會向台灣銀行借款四十萬圓興建, 昭和10年(1935)落成啟用,再由漁獲銷售額中抽取百分之二點六 以償還借款。 建築為台北州土木課技師所設計,水產館內由許多單位共同使用, 包含台灣水產會社漁市事務所、請願巡查結所、州水產試驗場等, 併設有郵 […]
基隆古稱「雞籠」,一說得名自凱達格蘭族的諧音,另一說係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 […]
南紡購物中心所在地日治時期為馬場。 戰後由臺南紡織買下, 建立後甲廠,是南紡創業時第一座廠房。 總面積3.6萬坪,全區分四期開發。 第一期為A1館、老爺行旅、南紡國際大樓、 時代公園、東光路地下停車場; 第二期則為A2館(置地廣場)。 A1館為南紡後甲總廠土地開發案(臺南市第110期東光自辦 市地重劃區)商業用地四期開發中的第一期。 坐落於中華東路一側,基地面積8000坪, 為一建築總樓地板面積5 […]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近代臺南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在此聚集,1624年起,荷軍撤出澎湖轉往台灣。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管轄的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臺灣本島信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即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 接著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臺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和「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 […]
古台南地形東半部是臺地,西半部是一傾斜陡降入海的地形,隔著海外圍便是沙洲,形成一片汪洋內海,自古便稱為「台江」。 古台南臺地上有數條東西走向的河流,在陸地上進行切割作用之後流入台江;在歷史的演進上,臺南海岸遭受數次大小不一的海進與海退的影響,由於沙土的堆積產生了隆起型的海岸。 在初期,沙土堆積而成的海埔地與本島陸地間密布著許多潟湖、沼澤與數條溪流穿梭其間,再經過地殼運動作用,加速其侵蝕與堆積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