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故居(三八) 路竹 洪宗記洋樓
大正九年(1920),臺灣地方制度改正,於十月一曰實施新制。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 州下置郡及市,郡下廢區制度改為街莊制,當時的高 雄州岡山郡役所設於岡山庄,下轄有岡山、路竹、 阿蓮、湖內、彌陀等五庄。 路竹庄設庄役場、置庄長,暫 借天后宮辦公。轄境包括原一甲區之全部。 此制之轄區境界一直到臺灣光復未有變更,民國34年臺灣光復,路竹鄉公所成立,由林鬧長擔任 接管時期路竹庄庄長,接管時 […]
大正九年(1920),臺灣地方制度改正,於十月一曰實施新制。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 州下置郡及市,郡下廢區制度改為街莊制,當時的高 雄州岡山郡役所設於岡山庄,下轄有岡山、路竹、 阿蓮、湖內、彌陀等五庄。 路竹庄設庄役場、置庄長,暫 借天后宮辦公。轄境包括原一甲區之全部。 此制之轄區境界一直到臺灣光復未有變更,民國34年臺灣光復,路竹鄉公所成立,由林鬧長擔任 接管時期路竹庄庄長,接管時 […]
劉氏宗祠創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 位於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佔地約2.5公頃,是全省規模 最大的宗祠,遙尊帝堯、劉邦、劉秀為先祖。乾隆年間(約1780),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招福鄉 八輪車戶的劉姓族人,組成了祭祀公業來到了五溝水開墾。最先來的可能是北塘派下, 但是當時,西盛一帶大部分土地皆已為吳姓所有,於是,他們在吳姓土地的外圍,蓋了一座祖堂, 即五溝水人稱的「劉屋伙房」。 後來,愛塘的派下的劉 […]
林邊仍保有幾處古厝建築,包含福記古厝、金良興古厝、永興家園等,其中,位於竹林村占地 面積約五分地的永興家園,興建於昭和八年(1933),是當時林邊望族阮家之後代阮朝吉所興建, 並由家族成員阮朝昂所設計…… 阮氏先祖於清雍正七年自大陸移居台灣,主要分布在彰化和美鄉以及屏東林邊鄉竹林村, 目前竹林村內阮氏宗親仍佔大多數,阮家出了許多人才, 像是阮達天出身竹仔腳「長福」內。日治時 […]
李開胡是日治時期,萬丹的大地主之一,其父親李南曾擔任萬丹庄的庄長。 明鄭末期來到萬丹拓殖的先民,主要的是商人,這些先民祖先們,由東港溪溯行經隘寮溪下游上岸, 或由西溪經中路頭渡、三路頭渡或中港仔上岸,在現今萬丹中街(萬安村)的地方落腳,這裏是萬丹 地勢最高的地方之一,剛好與上、下淡水社構成三角形。 古老的萬丹街就是中街一帶,萬安村的土地公廟,因而有萬安古地的匾額, 透露萬安地區是古代萬丹街的發祥之 […]
內湖郭氏古宅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 ),原為日治時期內湖庄保正–郭華溪 的居家豪宅,臺北市文化局於民國88年即將之列入市定古蹟。 郭華溪是郭崇飽家族的渡臺第六世裔孫,祖父郭文鴻(科舉貢生,明治33年授佩日政府紳章, 年廿五,設私塾「文昌堂」講書授徒),父親郭章安。 幼年,受祖父設私墊授業薰陶,習四書五經漢學教育;擅長雕刻、書法。 曾擔任地方「保正」、「庄協議會員」和「內湖公 […]
彰化和美的陳家洋樓又稱為默園,大正五年(1916) 時由抗日作家陳虛谷之父陳錫奎所建, 佔地面積約有五千坪,屬於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 陳錫奎先生在日劇時期曾擔任彰化新港(伸港)地區的區長,開發了新港地區許多荒地及建設 水利設施,對佃農的生活也極為照顧,成了地區稱頌的大善人。 陳錫奎奠定了陳家的經濟基礎,曾在水利會任職,也開圳溝,做生意,最主要的仍是土地買賣。 當時靠海邊的土地,他人都嫌不夠肥沃,陳 […]
后里張天機宅建於昭和六年(1931) 左右,昭和十年(1935)發生墩仔腳大地震,后里庄建物大半夷為平地,該宅僅二樓部分有破損,經修建後將中央正立面改為(俗稱假樓仔的唐破風式樣)閣樓裝飾。嗣於民國八十八年再發生921大地震,亦僅發生小部分受損。 深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 . . 該建築格局完整,大體上保存良好,建築風格反應建築史的發展歷程,融合傳統建築與西洋建築風格,見證時代的趨勢。 張 […]
安平王雞屎宅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為當時安平最豪華的宅邸之一,屋主王氏當年以經營鹽業貿易致富,因而興建此宅,在安平閩南風格為主的城鎮風貌中,顯得極為特殊。日治末,日本當局為防止此宅過於顯著,強制將此屋漆成黑色,以防止成為盟軍轟炸對象。 目前仍為王氏後代居住,保存狀況良好。 王雞屎宅,為五十多年前的洋樓。位於安平古堡的右方,約於開基天后宮後方。 順著一旁小路一路走到外側的安平路,一堆堆顯目的 […]
東門路,為臺灣臺南市聯外道路的交通大動脈,為臺南市銜接高速公路仁德交流道聯絡道路,以及通往仁德、歸仁及關廟交通要道。東門路屬於縣道182號的一部份,呈西北-東南向。因經過臺灣府城東門城而名。 17世紀,荷治時期於台南沿海建立臺灣街及普羅民遮街,成為當時島上漢人主要聚落之一。1661年,明朝將領鄭成功入臺灣,改普羅民遮為明京,設承天府。 將府城依十字街為軸線分為四坊,由市街中心向東延伸的大街和其周圍 […]
南州舊名「溪州」,因鄉內有溪洲溪流過而得名。大正九年(1920) 地方改制,將此地劃入「林邊庄」,由高雄州東港郡管轄。戰後改隸屏東縣。1951年3月奉准自林邊鄉分出,設立「溪州鄉」。然因各地以「溪州」為名之所甚多,為有所區別,並取「南州出賢人」之意,於1956年易名為「南州」。南州鄉原為蠻荒沼澤地帶,自明鄭起,先民絡繹來台屯墾。1818年利用洪水沖刷之深淵大水堀,開鑿運河,直通七塊厝大堀頭,興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