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 港尾 莊家古厝
二林鎮在過去是平埔原住民巴布薩族二林社 的所在地,鎮名也因此而來。 早在1610年代的《福建海防圖》已有二林、三林之地名, 到了康熙年間高拱乾的《臺灣府志》再次提起有二林、三林, 康熙與雍正年間的臺灣輿圖也有二林社與三林港的紀載。 華崙里位於本鎮之最東,隔舊濁水溪與溪湖鎮相望, 該里所轄挖仔、港尾仔、崙仔腳、岱媽、詹厝仔、 甘藷仔寮、等六個村落, 相傳挖仔原於百餘年前即已形成街市, 且極為繁榮,傳 […]
二林鎮在過去是平埔原住民巴布薩族二林社 的所在地,鎮名也因此而來。 早在1610年代的《福建海防圖》已有二林、三林之地名, 到了康熙年間高拱乾的《臺灣府志》再次提起有二林、三林, 康熙與雍正年間的臺灣輿圖也有二林社與三林港的紀載。 華崙里位於本鎮之最東,隔舊濁水溪與溪湖鎮相望, 該里所轄挖仔、港尾仔、崙仔腳、岱媽、詹厝仔、 甘藷仔寮、等六個村落, 相傳挖仔原於百餘年前即已形成街市, 且極為繁榮,傳 […]
二林鎮在過去是平埔原住民巴布薩族二林社 的所在地,鎮名也因此而來。 荷蘭時期漢語拼寫作「Gilim」, 巴布薩族名拼寫為「Tackay」, 並記載此處有許多船停泊處,可見當時是重要的口岸。 而早在1610年代的《福建海防圖》已有二林、三林之地名, 到了康熙年間高拱乾的《臺灣府志》再次提起有二林、三林, 康熙與雍正年間的臺灣輿圖也有二林社與三林港的紀載。 二林於康熙六十年(1721)設堡, 雍正年間 […]
古坑舊稱為「庵古坑」,大正九年(1920)改稱為古坑。 庵字意指茅草屋的意思,古坑鄉原始居民大多來自漳州府南靖縣, 南靖縣有許多客家人族群,當地有許多的地名也以庵為開頭, 故庵古坑有傳承原鄉之意。 古坑地名沿革傳說早年有一對夫妻,以打鐵維生。 他們的技藝超群,遠近馳名,大家稱他們住的地方為「打鐵坑」 或「尪婆仔坑」,後來又稱為「庵古坑」。 也有一說是古坑開發時間很早,漢人開墾在北區溪流河床沙 谷地 […]
古坑鄉位於雲林縣東南端,地勢東高西低, 東側以阿里山山脈為制高點,西側則為以石牛溪為主的 沖積平原及嘉南平原, 北接斗六市,東北臨南投縣竹山鎮, 東毗嘉義縣阿里山鄉,南鄰嘉義縣梅山鄉,西與西南毗 斗南鎮、嘉義縣大林鎮, 為雲林縣面積最大、 少數有山地、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 古坑原名「庵古坑」,開發時間很早, 漢人開墾在北區溪流河床沙谷地,種植瓜類植物俗稱「瓜坑」, 後來音變為「古坑」。 或依地形來 […]
古坑舊稱為「庵古坑」,大正九年(1920)改稱為古坑。 庵字意指茅草屋的意思, 古坑鄉原始居民大多來自漳州府南靖縣, 南靖縣有許多客家人族群,當地有許多的地名也以庵為開頭, 故庵古坑有傳承原鄉之意。 古坑地名沿革傳說早年有一對夫妻,以打鐵維生。 他們的技藝超群,遠近馳名,大家稱他們住的地方為「打鐵坑」 或「尪婆仔坑」,後來又稱為「庵古坑」。 古坑原名「庵古坑」,開發時間很早,漢人開墾在北區溪流河床 […]
荷蘭佔據時代稱為「紅毛埤」,以後住民採此意為大埤頭莊。 日治初期置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各設役場,茄苳腳隸屬當時之嘉義縣斗六支廳,大埤頭區則隸屬當時之嘉義縣土庫支廳, 大正九年(1920)十月一日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合併為大埤庄,光復後改稱為大埤鄉。 大埤鄉北有大湖口溪,西有北港溪,南有華興溪、三疊溪流貫其間,地勢由東向西漸次傾斜,坡度極為平緩。整體而言,全鄉地形為平緩且遼闊的平原地 […]
荷蘭佔據時代稱為「紅毛埤」, 以後住民採此意為大埤頭莊。 日治初期置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各設役場, 茄苳腳隸屬當時之嘉義縣斗六支廳, 大埤頭區則隸屬當時之嘉義縣土庫支廳, 大正九年(1920)十月一日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 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合併為大埤庄, 光復後改稱為大埤鄉。 大埤鄉北有大湖口溪, 西有北港溪,南有華興溪、三疊溪流貫其間, 地勢由東向西漸次傾斜,坡度極為平緩。 整體而言,全鄉地形為平 […]
大埤鄉在荷蘭佔據時代稱為「紅毛埤」, 以後住民採此意為大埤頭莊。 大正九年(1920) 改制以前 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各設役場, 茄苳腳隸屬當時之嘉義縣斗六支廳, 大埤頭區隸屬當時之嘉義縣土庫支廳, 大正九年(1920)十月一日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 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合併為大埤庄, 光復後改稱為大埤鄉。 大埤鄉北有大湖口溪,西有北港溪, 南有華興溪、三疊溪流貫其間,地勢由東向西漸次傾斜, 坡度極為平 […]
員林市,舊稱「圓樓仔」、「林仔街」, 位於彰化縣中部偏東,是南彰化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在此設置「員林街」, 戰後1946年改制為「員林鎮」, 2015年8月8日再由員林鎮改制為「員林市」。 地名來源一般採用圓形樹林的說法; 話說昔日墾民前來員林開墾時留下圓形林地, 故稱「圓林仔」,後簡化為「員林仔」。 首次記載員林地名的史書為乾隆六年劉良璧所著的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
埤霞村位於埔心鄉北邊,日治時期為台中州員林郡 坡心庄埤霞字番地92-149、坡心庄埤霞字菜寮番地10-90, 至國民政府復台,始將兩個地區合在一起, 取名為埤腳村。 以前埤腳莊東北有一大埤,分八堡圳之水, 鑿圳以灌溉這一帶農田。 舊埤霞下還有「菜寮」聚落,靠近員林大排水埔鹽埤。 埤腳地方的住民,多是客裔黃姓,以農為業, 附近是稻、甘蔗、蔬菜、番石榴產地。 雍正元年(1723)由諸羅縣劃出虎尾溪以北 […]